2013年,中国涂料生产总量预计在1400万吨左右,然居世界第一位,但生产企业有上万家之多,而美国只有300多家,日本是世界第3大涂料生产国,生产企业只有150多家;美国前20家的涂料企业占全国总产量40多,日本前20家的涂料企业占全国总产量50左右,中国前1100多家涂料企业也只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世界排名前50位的公司产量占世界涂料总产量的80,而中国目前只有嘉宝莉、上海涂料两家企业进入全球涂料50强(2013年排名);再从企业销售额来看,2013年,中国最大的民营涂料企业嘉宝莉集团年销售额约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阿克苏诺贝尔、PPG的1/50左右(2013年阿克苏诺贝尔销售额为150.53亿美元,PPG公司销售额为149.24亿美元)。可以说,骨干企业少,行业整体缺乏竞争力,就缺乏与大集团、大品牌竞争的能力和同等竞争的机会。
根据发达国家的行业结构现象分析,一个合理的行业结构是前若干名的企业占全国生产总量大头,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未来我国涂料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深化,产业集中度将更加快。
此外,由于产业集中度较低最终导致了市场混乱,竞争无序。由于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模式和广告活动雷同,致使众多国内涂料企业的竞争手段主要集中在价格、回扣、中伤他人、混乱无序等原始层面上,比如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产品甲醛超标、质量安全问题频出、行业标准老旧、傍名牌现象严重等等。目前,涂料产业缺乏政府引导,市场诚信缺失,社会监管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缺乏产业协作,处于一种技术上踏步不前,生产上盲目发展,市场上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大大影响了我国涂料产业的发展。
五、管理、技术等方面高层次人才缺乏
1、缺乏全球经营理念、集团管理思路、金融外贸思想、上下游一体化营销模式、走出去引进来等综合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涂料行业以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拥有者和管理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企业有市场地域性、产品单一性的弱势,几乎没有国内企业到国外建厂经营。
2、缺乏持续稳定的、素质很高的、致力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技术人才。由于基础设施、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的缺乏,产品开发大多处于低水平阶段,技术人员常常做些原材料替代、节代的试验,创新成分较少。就外资涂料企业与民族涂料企业而言,外资企业有良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有获取先进管理经验的平台,这些都是民族涂料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这又是吸引人才的最重要的两点。现在中国很多中小涂料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形势是,一方面无法招揽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还面临随时被挖走的压力。行业专家断层现象严重,除老一代有些知名的技术专家外,中青年一代技术专家几乎没有全国公认的本专业领头羊。
3、缺乏一支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涂料专业师资队伍。现在的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涂料高校和涂料专业,因而就形成不了一支正规化的涂料专业老师队伍,涂料行业专家都是游击性地为企业、为行业、为政府服务。没有规范的教育体系,涂料教育形成不了系统的理论,对涂料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多依靠师傅传授徒弟的模式,技术人员科研水平的提高大多靠自己的摸索和自身的天分。技术和配方的传承性和系统性不足。
4、涂料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生产能手和后期熟练的施工队伍。生产中制漆调色人员、分析检测人员严重缺乏,或者水平良莠不齐,专业程度不够。后期施工多以民工为主,现场缺乏涂料监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涂装缺陷往往不是由于涂料质量造成,而是产生于施工手法和涂装的不专业。
六、经营模式和思想观念相对较为落后
1、小本经营和地域营销模式,缺乏和垄断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消费者和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国际涂料行业的产品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而世界涂料市场的日趋饱和导致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原因导致国际涂料企业为达到全球合理化经营目的,不断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收购兼并与合作合资,形成市场一体化的规模效应,并通过一定程度的垄断来提高竞争力。国内涂料企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家族管理模式,走不出去,没有能力守住市场,只能等自己的市场慢慢被人瓜分。
2、经营观念陈旧,墨守成规,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导向仍停留在市场需求导向阶段,而没有向市场竞争导向方面转变,只看到了市场需求,而没有看到竞争对手,更没有冷静地分析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劣势。企业只要看到新的市场需求就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而一哄而起进入涂料业,从而造成了目前我国涂料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中国涂料企业数量众多(近10000家)但竞争力不强的现实。与之不同的是,外资企业在进人中国后的经营导向始终是市场竞争导向,其定价策略、销售策略、广告策略、竞争购并策略等都是服从竞争导向的。
3、品牌意识淡薄,品牌管理落后。长期以来,国内涂料企业品牌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我国涂料企业以价格战为先,不注重品牌的成长与保护,更谈不上对品牌的开发利用。有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却有五、六个品牌,众多的品牌导致资源分散和培育主导品牌的成本与难度进一步加大。
4、企业经营多为短期行为,缺乏长远规划。我国涂料企业大都存在着经营行为短期化的问题,人才、技术、市场投入等经营战略也就必然以短期利润为中心,而跨国公司都以追求长期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惜在短期内亏损,采取先获得最大的市场占有率,而后获得长期的垄断性利润的策略。
5、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产品结构层次不清。发展初具规模的涂料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纷纷走上多元化的歧路。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同企业所从事的经营领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实力并不十分强大的企业,要在多个领域中获得竞争优势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实行专业化经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最熟悉、最具经验的涂料行业及某几个重点涂料产品,是国内外许多涂料大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6、市场操作能力较差,营销意识缺乏。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除了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之外,国内涂料企业市场营销水平相对低下,品牌营销缺乏力度。
1992年,立邦开始在中国设厂,率先通过媒体表现品牌,让国人耳目一新。但直到2000年,民族涂料品牌才开始通过媒体表现品牌,而此时的立邦、多乐士等外国品牌已进入整合营销时代,开始进行媒体、终端表现、售后服务等全方位的营销。营销的落后必然影响品牌并影响到产品售价和销量。如建筑涂料的乳胶漆,民族品牌与外国品牌质量几乎一模一样,但售价却足足低了一半。
7、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国内高档涂料市场大多被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涂料出口是以中低档为主,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很低,尤其是还没有知名国际品牌,缺乏对出口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国内涂料企业获得的利润大约只占产品全部市场利润的11左右。涂料行业已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目前已取消中国名牌称号),但至今没有一个像立邦、多乐士、PPG这样的世界名牌,培育自主品牌除了在提升产品自身的物质品质和文化品位方面尚需付出更大努力外,企业传统管理经营方式严重影响了企业营销渠道的开拓能力和控制力。培育自主品牌和掌控营销渠道,成为涂料行业迈进高端供应链和提高涂料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七、产业体系不完整,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
1、一套完整的涂料产业体系包括从技术标准、生产工艺、产品门类、涂装设备到废旧产品回收,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各个方面。我国涂料制造领域中的技术标准、废旧产品回收网络、产品销售体系等方面空白很多,产业体系很不完整。
2、政策法规、标准等制定的主体较多,行业、企业的发展受限。政策法规和标准出自于多个政府部门,出自于各级政府部门;政策法规和标准有的是针对企业、有的是针对行业;行业组织和专业协会熟悉本行业的情况和产品特性,但对标准话语权较少。所以,政策法规和标准起点低,缺乏广泛的行业数据和基础,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国内涂料行业安全、环保法令滞后,防护水平不高。与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