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从替代能源变身主流能源
本文摘要:路线图研究是“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非常重要的产出,我们在丹麦专家的支持下,邀请了很多国内外机构共同参与,另外相关研究工作也得到了美国能源基金会的支持。
《中国电力报》:“中国—丹麦
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告一段落,其最主要的成果《中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展路线图》于近日发布,请您介绍一下。
可再生能源 从替代能源变身主流能源
高虎:路线图研究是“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非常重要的产出,我们在丹麦专家的支持下,邀请了很多国内外机构共同参与,另外相关研究工作也得到了美国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主要包括了3个部分的路线图: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我们还希望这个报告研究工作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像国际能源署的《能源发展展望》等报告一样定期更新,能够及时反映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政府相关部门及产业界参考。
《中国电力报》:您能具体介绍一下风电发展路线图吗?
高虎:《风电路线图》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联合水规院、中国风能协会等国内有关机构共同开展,首次发布于2011年,2014年进行了更新。
总的来看,我们国家风能资源足够支撑我国大规模风能的发展。根据大型风电基地的风资源数据,同时结合成本供应曲线的分析,初步提出了我国中远期风电发展目标。研究结果分为两个情景考虑:在基本情景之下,2050年风电装机容量可达到10亿千瓦左右的规模,从目前国内相关的能源研究结果来看,基本认同在2050年前后,风电应该达到8~10亿千瓦的量级、提供万亿千瓦时以上电量的发展目标;我们也提出了一个更加乐观的积极情景,即到2050年,争取在基本情景的基础上翻番。
《中国电力报》:如果要实现这样高比例风电的发展,必然需要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方面做相当大的调整。
高虎:是的,风电大规模发展要求风电切实融入到既有的电力系统中,也需要既有的电力系统做出适应风能这种波动性电源的相应转变。比如,参考丹麦的高比例发展经验,需要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管理方式的变革,挖掘并释放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制定和实施风电分级、本地跨省区消纳方案,协调风电、其他电源和电网建设、负荷管理等;在可再生能源比重较高的局部区域,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智能电网系统。2030年后,全面建成适应新能源特点的电力市场运行管理机制,储能、智能电网以及其他先进电力系统技术普遍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风电的并网和消纳问题。
《中国电力报》:能再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我国太阳能发展路线图吗?
高虎:太阳能资源分布更为广泛,利用方式更为便捷。从全球的能源转型战略来看,都认为太阳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通过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电力系统以及其他支撑技术的进步,将从当前的补充能源、局部区域的替代能源,在未来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自主、自立、低碳、可持续”能源体系的主力能源之一。
路线图的研究集合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科院电工所等多个机构和业内专家。报告提出了太阳能具体发展目标。在基本情景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050年接近10亿千瓦的规模,热发电达到亿千瓦的规模,中低温热利用也普遍应用。和风电一样,路线图对太阳能也做了一个比较乐观的设想,在积极情景下,路线图中提出的目标是,太阳能利用在基础情景上争取也能够翻番,到2050年,太阳能在发电、供热领域合计能够贡献8亿吨标准煤以上的能源替代量。
太阳能利用技术很多,这些技术路线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相互替代的关系,所以路线图并没有试图确切描述各种技术未来具体发展情况,而是在产能规模、利用效率、成本趋势等分析基础上,更着重强调各项技术应努力的方向和应用模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此外,还指出,国家应在能源规划、能源利用方式、能源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优先发展太阳能的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