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电价下调 是饮鸩止渴还是凤凰涅槃
本文摘要:从公开的报道来看,无论是身处行业一线的风场开发商、设备商,还是行业协会组织,几乎都对此持有异议。反对者普遍认为:当前风电行业还面临弃风消纳未解、补贴不到位等难题,倘若此时下调上网电价无异于雪上加霜。
近日,关于发改委酝酿下调陆上风电
上网电价的消息在风电业内引起热议。从公开的报道来看,无论是身处行业一线的风场开发商、设备商,还是行业协会组织,几乎都对此持有异议。反对者普遍认为:当前风电行业还面临弃风消纳未解、补贴不到位等难题,倘若此时下调上网电价无异于雪上加霜。
但是,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从整个电力全局来看,价格调整部门也是有着自己的苦衷。
众所周知,目前风电上网电价执行的还是2009年的价格政策,当时,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要求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4类风能资源区,4类资源区风电标杆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
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高出常规能源发电价格部分,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摊。2009年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也明确指出,继续实行风电费用分摊制度,风电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解决。也就是说,风电上网电价水平与燃煤电价是相互挂钩的。
如今,五年过去了,燃煤发电价格已经有了几次不同程度的下调。今年8月,发改委印发《关于疏导环保电价矛盾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适当降低燃煤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各省区降价标准在0~0.0317元/千瓦时,此次电价调整,全国燃煤发电企业标杆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了0.93分。从这点看,风电电价也到了该下调的时候。
另一方面,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飞速发展,导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连年吃紧,甚至达到入不敷出的程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已超百亿,达到107亿元,预计201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330亿元左右。迫于资金紧缺的压力,国家不得不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2006年的每千瓦时0.1分钱提高至1.5分钱。
很明显,作为风电上网电价补贴来源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正在放大,在燃煤电价已然下调的背景下,风电上网电价下调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概率事件。调价于法于理,都是说得通的。
当然,风电厂商反对调价的诉求也无可厚非,毕竟困扰风电行业多年的弃风难题还没有根除,部分风电开发商也一直在盈亏边缘徘徊,调价之后,企业的利润水平肯定会大打折扣。另外一方面,调价下带来的“逆替代”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参加大唐桂冠山东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孝良刊发于华夏能源网的专稿:《风电标杆电价下调忧思:“逆替代”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但是,我们更应该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华夏能源网(微信sinoergy_com)研究员吴可仲认为:风电上网电价调整带来的短期阵痛,换回的则可能是整个行业持续健康的大发展。
在风电起步之初,现阶段这种依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的全民买单模式,确实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但也埋下了苦果。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由2001年的381MW猛增至2013年的91413MW。与此同时,在突飞猛进发展的背后,弃风带来的产业“寒冬”也随之而来。事实证明,这种注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发展模式已经使行业深受其害。
对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而言,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降低成本。这就如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经受风雨一样,长期在价格政策庇护下的风电不会培育出超强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发展质量水平也会受到抑制。也正如原国家能源局长张国宝所言:政府给补贴,可再生能源就做不大。
可以预见的是,风电上网电价下调在短期内肯定会对企业盈利能力造成影响。但从长远看来,这也是实现优胜劣汰,优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未来随着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那种随便装几台风机就想实现发电盈利的日子也将一去不返。
风电要想长远发展,其价格水平必然要与常规能源价格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这才是风电的未来。如何提升自身实力,把行业蛋糕做大,摊薄生产成本,这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将盈利希望寄托于政府特殊照顾的价格机制无异于饮鸩止渴。摆脱补贴幻想,勇敢面对市场竞争,迎来的将是浴火重生之后的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