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从“风声水起”到“产业集群”
本文摘要: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历史定位的必然选择。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是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
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历史定位的必然选择。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是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大风刮黄金、河水淌白银、阳光洒珍珠、温泉似宝盆……”这是对承德丰富的新能源最形象的比喻。
这里是仅次于新疆、西藏等地的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之一;这里是堪比“西藏羊八井”的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地区;这里坝上及接坝地区有数千平方公里适宜建大型风电场地域;这里有滦河、潮河等四大水系,水能资源占全省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三分之一;这里是“华北绿肺”,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使秸秆、薪柴等可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总量巨大;市委书记郑雪碧强调,承德优势在生态、发展也在生态,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产业。承德发展新能源业是有条件的,太阳能、风能、水能还有生物都很丰富,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真正发挥优势。
我市立足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历史定位,加快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确保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筑牢京津生态屏障的同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优势、抢占先机——
从“资源优势”到“绿色崛起”
新能源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不论是越演越烈的能源战争,还是越发严峻的能源危机,都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意义更加重大。对我市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更是吸引力和竞争力所在。保护生态环境,守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是全市发展始终坚守的底线。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张承地区定位于京津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要指示,更决定了承德发展必须坚持“绿色”。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都要求承德必须发展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新能源产业。而最让人欣喜的是,在全社会都在呼唤新能源的今天,承德再一次让人感受到了什么是资源优势,什么是物华天宝。“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倒禾又折树,让人头发蒙”。这是人们对丰宁、围场坝上昔日为风所困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坝上恼人的白毛风已成为我市清洁能源的“宝贝”。瑟瑟深秋中,坝上草原已经一片枯黄,只有一台台白色的风力发电机高高矗立,巨大的风机叶片迎风转动,显示着勃勃生机。
风力发电不仅成为坝上美丽的一景,而且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输送清洁能源的绿色基地。
“我市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围场、丰宁坝上地区和各县区海拔较高山区,风能资源理论总储量为6979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3921万千瓦”。按照《承德市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到2030年,风电装机将达到1134万千瓦”,市发改委能源科科长王贺国说;在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域划分中我市属于二类地区,年日照小时数平均为2753小时,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在水力方面,全市区域内有滦河、潮白蓟运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年总量为37.013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72.98万千瓦,可开发量54.17万千瓦,约占全省水力资源的35%;生物质能方面,主要包括农业剩余物、林业剩余物、牲畜粪便和城市垃圾中的有机成份。全年各类生物质资源总量为862.1万吨,每年用于能源方面的生物质可获得量为377.3万吨;迄今全市已探明地热温泉点12处,全市浅层地下浅层水资源丰富,占地面积约1103.4平方公里,总储水量7831万立方米。
关键词:清洁能源基地风力发电风机叶片
面对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关键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崛起”的驱动力。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按照“市场驱动、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原则,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