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调价左右为难 价格不降财政承压
本文摘要:围绕风电是否调价,争论双方亦有一致观点,即电价补贴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让风电价格与常规能源价格相比,具有市场竞争力。
风电不降价财政承压
相对于风电企业、电场开发商、行业组织等,管理层也有苦衷。
同样根据2009年《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由于风电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需要通过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解决,那么,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下调便相当于风电上网电价上调,这将直接导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承压。
以2013年我国风电发电量达到1400亿千瓦时计算,若风电上网电价上调0.01元/千瓦时,则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要在风力发电这一领域多补14亿元。而事实上,就在不久前的8月份,全国燃煤发电企业标杆上网电价刚刚实施了平均每千瓦时0.0093元的下调。
在两方诉求的激烈碰撞中,部分学者的意见则显得十分中肯。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看来,在解决弃风限电、财政补贴滞后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调整电价,进行电价的改革”。
只不过,这种政策不宜采用“断崖式”。比如,“现行价格到什么时间截止,要提前预告,给三年,至少两年的缓冲期,不要只给几个月。”李俊峰表示。
另外,“设想方案”曾以2015年6月30日为界,提出在这一时间后投产的风电项目都将按照新上网电价执行。而这可能导致风电行业出现“抢装潮”。
对此,李俊峰提醒,
抢装可能带来装备成本的提高和装备质量的下降。以前光伏行业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大家在几个月时间内装上几百万千瓦,造成装备短期内供应紧张,使得一些残缺不全的准备退出市场的企业又活过来了,一些不好的零部件又卖出去了,对装备行业来说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新闻原标题:风电调价左右为难:燃煤标杆涨1分财政多付1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