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能源产业重大利好 风电赫然在列
本文摘要:多项电力能源及节能环保类产业进入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在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的12个省(区、市),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成为重点。风电市场·风电政策将根据目录适当调整。
调整产业结构
记者注意到,在国家发改委最终公布的《目录》中,12个省市区仅陕西、宁夏的新增鼓励类产业中还有列入“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千万吨级大型炼油等重大煤化工、石油化工”。而煤化工投资火热的新疆、内蒙古等地鼓励产业中难觅煤化工踪迹。
事实上,在《目录》征求意见稿中,煤化工项目“扎堆”就已备受争议。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反复研究后编制的《目录》征求意见稿发布,在新增鼓励类产业中,新疆、云南、陕西、甘肃等多个西部省区都将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列入其中。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此前对媒体表示,国家将煤化工等项目放在西部地区发展,有一定合理性,但是鼓励发展不一定合适。
同时,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宁曾对当地媒体表示,不列入《目录》并不代表新疆不发展煤化工项目,而是煤化工、石油化工在新疆的比重很大,《目录》旨在调整新疆的产业结构。
据悉,目前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26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8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7个,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可能形成4000万吨/年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年烯烃产能、280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产能。
“煤化工项目盲目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西部地区煤制烯烃项目终端产品大多是聚乙烯和聚丙烯,产品结构单一,风险很大。”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告诉记者,近几年西部地区煤化工产能过剩、产品结构趋同等问题凸显,《目录》释放了产业调整信号。政策调整也可以说是迎合市场理性发展煤化工的呼声而作出的反馈。
同时郭卫东也指出,
西部地区煤化工发展空间和前景依然很大,特别是在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其他能效的综合利用非常突出。工业余热、余压、压差、发生气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在重庆、云南、广西、青海等多地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入列。粉煤灰储运及利用成套设备制造重庆、煤炭气化、液化等洁净煤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宁夏、高效微排放燃煤锅炉制造陕西等,将有利于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新闻原标题: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将获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