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第二春”
本文摘要: 以煤炭石油为典型代表的能源因其非可再生以及污染环境受到有识之士的诟病。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着传统能源不具备的清洁无污染。
以煤炭石油为典型代表的能源因其非可再生以及污染环境受到有识之士的诟病。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着传统能源不具备的清洁无污染。随着人们向海洋要效益,海洋的开发使得海上风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寥寥数百字的通知,却如同飓风,在业界产生极大的轰动。在《通知》一文中,规定,“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含税,下同),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
当前装机容量离规划目标相去甚远
根据《2014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海上风电投产约39万千瓦,居世界前五位。又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建成装机容量42.86万千瓦,仅占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的约0.5%。
近些年来,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密切相关。除了《可再生能源法》,还有《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部法规出台。
在这次专门针对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中,除了明确规定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外,还鼓励“通过特许权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确定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业主和上网电价。”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看来,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基本处于示范阶段,规模很小,产业链尚不完善。海上风电设备研制时间不长,质量有待提高,海上风电工程施工和海底电缆的制造设施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专家认为,海上风电涉及海上航运、海上养殖、国防建设等政府多个部门,彼此协调和管理缺乏权威部门统筹和规划。“2013年,我国海上风电建成39万千瓦,离’十二五’规划的500万千瓦目标甚远。”
合理价格将成产业起飞的“第一推动”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确定标杆电价是发展海上风电的基础性工作,“这样开发商就可以根据标杆电价确定投资行为”。有业内人士乐观预测,在海上风电定价标准发布后,国内海上风电装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在经过了2010年之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期后,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目前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风电开发、风电制造企业发展步伐和节奏都有一定的掌控,较为理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这样说。
“我们在去年做了海上风电的经济分析,对比我们的研究成果,我觉得这样的价格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从单个海上风电项目角度,经济性差距很大, 有多个影响因素,如离岸的距离、水深、海床条件以及海上风能资源的差异。”时璟丽认为,从项目开发角度,无论是陆上风电,还是海上风电,市场都是开放的, 各类开发企业享受的政策是一样的。招标可以作为一种发现价格的手段,符合市场竞争的原则。
时璟丽进一步说,目前陆上风电市场成熟,风资源情况、设备成本、运营成本和价格明确,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又一新兴领域,通 过制定合理的电价政策可以启动一批项目,从而带动海上风电市场启动、成长和大型海上风机制造业的发展。海上风电发展可能较陆上风电复杂,影响因素更多,所 以通过项目启动,才能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当然,基于实际成本和收益,不少风能企业希望海上风电上网价格能高一些。孟宪淦介绍说,欧洲陆上风电单位千瓦投资约1000欧元,而海上风电在2000至3000欧元。德国、丹麦、英国等国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在每千瓦时1.1至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