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装备产业园从“规模”转向“质量”
本文摘要: 日前,记者从2014年京津冀新能源论坛获悉,目前风电已超过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能源,以风电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行业正走出低谷。同时,记
风电装备园区转向“重质量”
据了解,我国提出了“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化”的新能源产业方针,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及规划新能源产业,积极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不断加强新能源产业开发区品牌、标准、知识产权建设,逐步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促使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
“十年间,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和风电场开发商从粗放式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步入稳定持续健康成长的阶段。”施鹏飞说道。同样,国内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在规模不断得以扩大的同时,必须开始注重园区的整体发展质量和园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实际上,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更加关注质量,并不断促进园区装备制造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的风电装备产业园。
“今年来天津风电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质量提高了。”天津市新能源协会秘书长王长贵表示,而这或许就该是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对入驻企业的要求——重质量而不是重规模。
又如,在促进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变大变强的同时,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力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据介绍,去年由京城新能源(酒泉)装备公司生产的首台2兆瓦风机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下线,标志着该园区真正实现了大型风机自主生产的能力,从而结束了过去风机靠组装的历史,填补了甘肃省大型风机和电动机生产制造的空白。为了给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搭建优越平台,酒泉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帮助、引导现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延长产业链,从单纯的制造企业向“研发-制造-服务”一条龙的综合型企业转变,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重要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风电设备行业还将呈现高增长,龙头企业会获得高于行业增速的发展。入驻在各大风电装备产业园的风电龙头企业,是园区企业的典型,这就要求各风电装备园区首抓龙头企业的综合质量,并在选择入驻企业时按照“高精尖”的要求,不打“数量战”,而要看重“质量战”。同时,风电装备产业园区还需不断出台或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努力打造质量上拔得头筹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