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风电产业短期盈利无望 前期投资成豪赌
发布时间:2014-04-17     来源: 搜狐网
本文摘要:    一、风电行业窘遇频繁,壁垒难突破  1 风电设备产能过剩 市场萎缩  为了避免产能过剩,国家当时出台的文件称,将严格控制风
 
  五、大型国企重新洗牌 国际市场豪赌难成赢家
 

 
  企业洗牌再豪赌
 
  “蛇吞象”:华锐金风收购全球风电老大
 
  丹麦发行量最大报纸《日德兰邮报》报道称,中国排名前二位的风机制造商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均有意收购丹麦风机巨头维斯塔斯(Vestas)。据权威机构BTW最新数据,目前维斯塔斯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风机厂商,金风与华锐的累计装机排名分别是全球第二和第七。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属实,任何企业收购成功都将跃升世界第一,并创造风电行业的“蛇吞象”。
 
  华锐将从子公司开始减薪,最高降幅达到1/3
 
  因为开发商拖欠整机厂资金,整机厂又将赊销的压力转嫁给上游的设备商。而许多排名靠前的零部件厂商在整机厂付款未达到一定比列的前提下,往往拒绝交付全部数量的产品。而因为新建的风场项目减少,整机厂也往往难有更多的资金支付给零部件商。这样的上下游的资金拖欠对整机厂商来说可谓不堪重负。据华锐2012年一季报,其营收账款已达到121亿元,而应付账款同样高达约101亿元。
 
  华锐力拼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难挑大任
 
  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实际上的停滞不前,还造成了大量库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首轮海上风电招标项目,从法律意义上看是存在的,但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为了扩大其国内的风机销售,今年仍大手笔的进行基地投资。
 
  国际方面,华锐在没有闲钱了。另也因为与超导的事,华锐在美国的名声也不如之前。欧洲国家对于中国工业品的耐用性存在成见。而新兴市场却也可能存在政策风险。
 
  六、大规模建业血本谁来买单?
 
 
  1 风电规模收窄 继续补贴风电企业
 
  国家将继续补贴风电企业 并网补贴出台
 
  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显示“十二五”第二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共计1492万千瓦,与去年8月发布的“十二五”第一批风电规划核准2883万千瓦的规模相比减少了1391千瓦,降幅近五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系统而发生的工程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按上网电量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标准为50公里以内每千瓦时1分钱,50公里~100公里每千瓦时2分钱,100公里及以上每千瓦时3分钱。并网补贴的出台,有利于调动电网企业的积极性,推动可再生能源并网。
 
  2 红利难短期显现
 
  投资人风险加大 红利难短期显现
 
  目前风电企业是稳中求生期待回暖的状态,前期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市场大环境的恶化,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短期内,通过信托、PE其他形式的项目投资,估计短期内红利难以显现。因为风电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与地方审批权的收紧,以往风电企业通过银行授信或者项目融资便能获得的贷款,将来可能要更为严格。红利效应需在并网等制度性问题解开后才会显现。另外,大型企业洗牌后再次抢占项目份额,从运营的角度讲,加剧了其运营难度。因此,投资人本轮风险明显加大。大环境下的企业困境已经透露出行业不争萧条处境。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