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讨论再次甚嚣尘上(下)
本文摘要: 电价博弈 云南如何进行电改? 根据《昆明日报》上述报道,云南方面的想法是,加大对云南省电力资源就地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近期
电价博弈
云南如何进行电改?
根据《昆明日报》上述报道,云南方面的想法是,加大对云南省电力资源就地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近期采取专网专供直接支持云南发展水电力产业。另外通过点对点直供降低重点载能企业用电价格,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此消化库容电量。另外,云南方面还希望加大对云南省高载能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中东部地区高载能产业向水电资源富集地区转移。
2013年,由于当地一些高载能产业项目没法按原计划上马,致使那些预留的水电无法就地消化,云南当地出现大规模的弃水现象。记者从南方电网获得一份《关于云南水电消纳有关问题的汇报》的报告说,在满足自身负荷的基础上,云南省存在大量的盈余水电,而加上其他各种原因,云南省本地难以消纳这些盈余的水电。
云南“盈余的水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云南方面与南方电网在电价上出现分歧,计划于今年投产的“金中直流”电网工程因此拖期,这最终导致了当地多余的水电无法送出,金沙江上已经和即将投产的一些大型水电站因此弃水。
电力行业人士分析,双方在电价上出现分歧的原因是,如果水力发电厂以“点对网”的形式直接向对方电网卖电,电价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南方电网收益减少,云南地方政府收益增加;而如果以“网对网”的形式,先将水电卖给当地电网,再由当地电网卖给对方电网,价格可能会高一些,即南方电网收益增加,云南地方政府收益减少。
一位国家能源系统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促使云南试图电改的其中一个原因。他表示,如果云南要发展高载能产业,利用本地清洁便宜的水电,通过点对点的直供方式,可以为企业减少一大部分成本。“这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他说。
“还有一定的路程”
针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一事,在今年的云南省“两会”期间,云南省委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提出,要探索建立“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运营机制;加快推进电价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局域性电网;建立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实施区域电价、节点电价等政策。
事实上,上述表述已成为业界的共识。朱成章是中国资深电力专家,他对本报说,这种做法有利于打破目前电网的垄断格局。朱成章曾工作于电力工业部、国家水电部以及国家能源部,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去年表示,电改亟待体制机制协同推进。他说,在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已经实现的基础上,电力体制改革的节点已落在电网领域,应改变电网统购统销的运行体制,以出台独立输配电价为切入点,统筹推进输配电体制改革,同时加快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推进电力体制发生变化。
王禹民认为,改变电网统购统销的运行体制,就是输电与售电分开,“输电的不卖电”,输电一方建好输电通道,收取“过路费”,用于电网建设与维护,售电一方负责卖电,参与市场交易。
王禹民认为,电价形成机制要进一步市场化,就应当由政府制定出台独立的输配电价,同时上网电价、销售电价要放开,在市场作用下最终确定销售电价。在现有的电力体制中,电网在输、配、售各环节全部垄断。
不过,也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的南方电网总经理钟俊向媒体表示,输配分离短期内可行性也不大。他认为,尽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大的方向,但目前从国资委的角度来说,总的具体改革方案还没有确定下来。
“说到分拆,其实单独一条线也很难核算,需要一个企业整体核算。”钟俊说,“因此,像我们这类社会服务属性的企业估计短期内不会太放开,电网这类大的投资建设还应该是100%国有控股,输配分离短期内可行性也不大。”
关于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就像王禹民所说的一样,修订《电力法》、起草《能源法》和《电力监管法》等工作正在推进,“但还有一定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