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问题不应成风力发电绊脚石
本文摘要: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然而,限制风电发展的问题却从未间断。除了电网消纳难、弃风等被人熟知的问题外,风电还正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然而,限制风电发展的问题却从未间断。除了电网消纳难、弃风等被人熟知的问题外,风电还正在遭遇生态环保和安全等问题的阻截。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对人类的贡献毋庸置疑,但金无足赤,风电之于环境也有利有弊,但明显利大于弊。
风电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风电属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风电可减少石化能源消耗量,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世界能源发展方向。风电场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为零,实现固体、气体零排放。对保护大气环境有积极作用,尤其对改善目前的雾霾天气有积极作用。其次,相较于燃煤电厂,风发场可节省大量淡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再次,作为目前清洁能源中最具规模化发展的技术,风电是安全、可再生、可循环使用的高性价比能源。
环保等部门已经针对风电场的噪音、电磁辐射、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把关,完全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下面针对公众对风电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笔者逐一进行分析。
安全问题。相对于核电、火电等热态能源,风电属于冷态能源,安全性较高。根据德国知名认证公司DEWI-OCC的统计:叶片掉落机率小于 4.2×10-4、轮毂脱落机率小于2.0 × 10-4、倒塔机率小于10-6 。另外,国外保险公司在承保风机保险时,也未将风机视为高风险的标的物,其对风机的风险评估程度是和“住家”为同一等级。德国保险公司Gothaer甚至指出,在风机100米内发生风机掉落危害的机率极低,1500年才可能发生一次。因此,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中均未限定风机与公路的安全距离。
但仍要强调,全世界先进国家极少有针对风机制订安全距离的规定,是因为先进国家并未将风机视为特别危险的建筑物或设施,而是将风机视为一般建筑物及设施,回归到建筑法规或机械设施管理范围去规范。
台湾对风机安全距离有所规范,要求业主在距风机100米内的民宅,须取得住户同意函后方可兴建风机。
风机本身带来的主要是噪音污染。国内根据《风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办法》(DL/T 1084—2008)要求风电机组生产的噪音影响符合Ⅳ类区域标准。关于风机产生的气流噪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标准值是45分贝。依照日本环境标准的规定,住宅区夜间的标准值也为45分贝。
生态问题。美国鸟类专家罗格艾特埃奥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他在1976年和1977年的秋天和冬天候鸟迁徙高峰期,对安装于俄亥俄州的MOD-O型风力发电机进行了观察研究。该风电场位于美国、加拿大边境安大略湖的南岸,是候鸟的重要迁徙地。罗格艾特埃奥尔得到如下结论:风力发电机并不总是对大量夜间飞行的鸟类构成致命危险,即使是在相当高的迁徙密度和低云层、有雾情况下也是如此。风力发电机对鸟类造成的危害比无线电和电视转播塔以及线塔的要小。
的确,风电建设期或风电刚刚投运期,蛇、鼠等动物会被吓跑,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风电长期影响鼠、蛇等生态平衡的研究报告。
水土保持问题。这个问题多涉及到风电场施工期间挖土与回填土工程,如进行道路修建、土地平整、风机基础工程、箱式变工程、电缆沟工程等,将破坏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导致地表裸露,损坏植被,损害土壤肥力,易造成水土流失。这些问题随着水土保持验收的严格执法和土地管理的逐步规范,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景观等其他问题。景观污染是指在风和日丽的条件下,风机转动时产生晃动的阴影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为一种微观上的视觉污染。但宏观上壮丽的风电场给人以现代化的气息,让寂静贫瘠的荒山充满了生机。其实,景观污染可以从风机的设计、布局和风电场的选址等方面规避。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人们常在风电场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
在雾霾等污染事故频发的当下,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为了碧水蓝天,我们希望:在风电场环评批复、安评通过的前提下,不要再有节外之枝,不要再让环保和安全等问题成为影响风电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