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工业整体向好 挑战依然严峻
发布时间:2014-01-22     来源: 金融时报
本文摘要: 中国经济2013全年成绩单已出炉。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央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显示出稳、进、...
 
    中国经济2013全年“成绩单”已出炉。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央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显示出“稳、进、好”的整体态势,而工业经济也整体向好。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稳则国民经济稳。回顾2013年,我国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尤其是随着中央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政策措施逐步到位,工业运行下行压力逐步缓解,工业经济出现企稳向好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居于前列,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均10%以上。
 
    “2013年,随着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等政策效力的逐步发挥,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与效率逐步提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概括道。
 
    同时,西南证券报告也显示,“工业整体向好”。从2013年前11个月的整体数据来看,在内外需求企稳的影响下,工业企业利润水平保持平稳增长,盈利水平也较2012年有所改善。预计2014年,在经济领域一系列改革部署的推动下,工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在为成绩鼓舞的同时,对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形势严峻等问题都是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船舶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而光伏、风电这样的新兴产业也现过剩现象。不少专家认为,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毒瘤”,如果产能过剩问题不解决,不仅使得工业经济复苏之路愈加曲折,也会使中国的经济转型“事倍功半”。
 
    另外,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梳理201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数据不难发现,投资增速回落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投资分化格局尤值得警惕。
 
    数据显示,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均不及19.6%,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则超过这一数据。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分析称,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剧,并呈逐步蔓延态势,企业经营普遍困难。经营利润增速的下降影响了企业扩大投资的自筹资金来源,对投资增长形成一定阻力。
 
    尤其是制造业投资面临资金偏紧问题与利率在不同部门分化的现象。2013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创新高,但房地产投资有高房价为支撑,实际利率为负,基建投资所依赖的地方融资平台对利率变化敏感度不够明显,而在PPI长期为负的制造业投资领域,实际利率被推高,导致资金偏紧。
 
    细读这份年终“成绩单”,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高的“亮点”跃然纸上。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在2013年GDP中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的意义远大于GDP实现超预期的增速。在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产业结构面临巨大转型压力的情况下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