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莉萍:能源绿色发展须统筹技术经济两大要素
本文摘要: 必须立足我国能源国情 党的十八大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此前作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
能源绿色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目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摆脱巨大国际压力的重要举措。但是,能源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绿色发展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命题,而更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对接的经济命题。因此,“环境友好、清洁高效”,以及“技术可获取、经济可承受”是推进实施能源绿色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和统筹协调的两大基本要素。
“环境友好、清洁高效”是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诉求所有能源资源的开发,都会或多或少地对资源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尤其是化石能源资源及铀资源开采更为严重。
在能源资源的转换利用环节,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已经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地区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因此,在不得不继续使用化石燃料的情况下,必须把“环境友好、清洁高效”作为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并采用适当的价格机制,将其造成的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纳入能源消费的价格体系之中。同时,对于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要提前加以重视和研究,提出防范措施,比如,风电、太阳能项目建设可能引发的噪音、光污染,以及其他生态问题。因为此类项目点多面广,一旦需要后期治理,会带来巨大投入成本。
“技术可获取、经济可承受”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供应的基本要求能源电力不是一个可以 “独善其身”的产业,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依存关系。因此,在力求实现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还必须回到能源产业发展的初始目标,那就是必须力求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可承受。其中,经济可承受是实现能源普遍服务、实现能源公平最重要的前提。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何与已有的庞大、成熟的能源供应体系更好地对接,自然也就成了各国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总之,让能源资源转变成可以通过环境友好、清洁高效的技术予以获取和利用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可承受的能源供应,这就是实现能源绿色发展的终极目标。
打好政府管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组合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指出“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能源发展,尤其是能源绿色转型,更需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政府的角色:明确准入和发展导向能源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政府需要做好导向工作,以及设定必要的边界。包括通过立法,制定强制性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要求;通过出台激励性政策,在发展节奏、布局上加强规划和引导。特别是在新能源发展初期以及节能问题上,政府的引导尤为重要。
市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益格局市场是以最低成本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电力市场体系,在推动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绿色转型的同时,实现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能效配额交易以及碳交易等辅助性市场机制,并实现各种市场机制之间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电网是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