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补贴机制可借鉴欧洲经验
本文摘要: 欧洲大部分国家能源短缺,油气资源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和实现低碳发展,自上世纪末以来,欧洲各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
欧洲大部分国家能源短缺,油气资源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和实现低碳发展,自上世纪末以来,欧洲各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新能源补贴机制,通过巨额财政补贴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使得欧洲成为全球新能源应用规模最大、比重最高的地区。然而,巨额财政补贴不仅催生了行业发展过热、产能过剩等负面效应,而且对欧洲各国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欧债危机爆发更使财政雪上加霜。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客观上也为削减财政补贴创造了条件。为此,从2011年开始,欧洲多个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机制作了调整,陆续推出一系列削减或停止新能源上网电价补贴的政策。
欧洲新能源补贴机制调整对产业影响立竿见影,市场迅速由热转冷,行业明显降温,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目前的平稳发展期。从欧洲新能源发展历程看,政府扶持对于行业发展还是十分必要的,但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能源成本下降,财政补贴应该逐渐减少直至取消。对我国来说,应借鉴欧洲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新能源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补贴规模,完善补贴政策,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加速新能源技术进步、扩大市场、提高竞争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欧洲多个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机制作了调整
欧洲大部分国家能源资源短缺,油气资源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和实现低碳发展,自上世纪末以来,欧洲各国出台了大量刺激和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立法扶持、制定规划、政府补贴等。受巨额财政补贴的吸引,全球投资者竞相进入欧洲市场,促使其新能源产业快速成长并蓬勃发展起来。欧洲因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新能源应用规模最大、比重最高的地区,拥有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总量的四分之三。
然而,政府的长期巨额补贴存在诸多负面效应,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巨额补贴催生了行业发展过热、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等一系列负面效应,特别是光伏发电项目远远超出本地区实际需求。2011年,欧盟27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约2100万千瓦,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的75%,其中意大利新增9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意大利工业部长CorradoPassera表示,可再生能源公共资金激励措施已经导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领域的“过度”投资,引发价格扭曲。2011年德国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2500万千瓦,几乎占当时全球太阳能总装机量的一半。西班牙许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被空置,给可再生能源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巨额补贴对欧洲各国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多国经济陷入困境、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沉重的新能源补贴压力使得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如西班牙由于电网监管费用、对煤矿的支持以及可再生能源电站补贴的增长,过去五年配电成本不断膨胀,截至2011年年底,西班牙电费和发电成本之间的差额,即“电费赤字”达到了240亿欧元,政府将控制“电费赤字”纳入降低财政开支的重要措施。
在此情况下,为了给发展过热的新能源行业降温、应对债务危机、削减财政赤字,许多欧洲国家被迫调整新能源补贴机制,削减新能源补贴。从2011年开始,包括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在内的欧洲新能源装机大国纷纷采取将上网电价与安装量挂钩、设置补贴上限等方式抑制新能源发电,陆续推出一系列削减或停止光伏上网电价补贴的政策。补贴机制调整对产业影响立竿见影,市场迅速由热转冷,行业明显降温,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了平稳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