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绘中阿合作新版图
本文摘要: 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明确中阿以能源合作为主轴,深化油气领域全产业链合作,维护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新蓝图。这是未来10年中阿深化合作的“实施路线图”。
普氏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总量达1.47亿吨,比上一年度增长8.6%,占中国总进口量的52%。虽然中国进口多元化战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来自非洲、中亚、俄罗斯、拉美等地区的供给量不断增加,但从绝对份额上来看,中东地区仍稳居中国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地的位置。
中国与阿拉伯产油国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政治基础牢固。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国获得了油气区块的开采权或经营权。归纳起来,中国与阿拉伯产油国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石油贸易,即中国以期货或现货的方式进口原油;二是上游合作,主要是新油田的开发和老油田的后期管理;三是合建炼油厂,将成品油销往国内外;四是工程承包,主要是承包石油站、线等工程。
在过去20年,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油气资产投资已成规模。中国企业的投资涉及上中下游各个方面,涵盖风险勘探、油气开采、冶炼、油气厂建设、管道铺设、港口建设等项目,其参与形式主要是以合资方式,力求在“权益油”上寻求保障,以最大限度保证中国能源进口的可持续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中阿之间投资是双向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转向明显。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在继续巩固和扩大国际原油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沙特加快了在中国设立海外炼油厂和投资油气化工产业,除满足本国和中东的需求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向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成品油。
此外,凭借巨额油气出口收入,近年来,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庞大。截至2012年年底,海湾六国资产总额合计1.6万亿美元,在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资产总额中占比达33%。基于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的银行、保险、石油和天然气领域都是其主要投资目标,战略投资增加对深化双边经济和金融合作无疑具有积极影响。
中阿之间的能源合作不仅局限于油气资源,新能源和核电是未来的新增长点。尽管“躺”在石油之上,但阿拉伯产油国同样感受到了世界能源现状的严峻,开始考虑“后石油时代”的生存问题,开发替代能源已列入其议程。比如,沙特政府斥巨资建立了一个世界级的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储存和控制系统。而面对快速增长的电力需要,阿联酋提出了坚定的核电发展战略,计划到2020年建设4座核反应堆。非产油国更是积极寻求替代能源。比如,约旦在开发太阳能的同时,正在评估国内的风能建设计划。可见,未来中阿能源合作领域的拓展空间极大。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看到挑战。中东地区宗教、民族、文化矛盾众多,一直是世界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近期由于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叙利亚和伊朗问题持续紧张,伊拉克国内局势也充满变数。从能源运输角度,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战略水道,石油运输通过量高达1700万桶/日。一旦地区冲突导致海峡封闭或者运量锐减,很可能会对中国进口中东石油产生灾难性影响。随着中阿合作不断深化,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应该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者:崔守军,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