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印度电力大门敞开渴望中国投资
发布时间:2014-03-14 11:40:08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本文摘要: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袁亚非的一席话引起了工商界人士的共鸣,他说:去东南亚、非洲等建铁路、高速公路等等都有广阔的市场。对外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袁亚非的一席话引起了工商界人士的共鸣,他说:“去东南亚、非洲等建铁路、高速公路等等都有广阔的市场。”“对外投资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有那么多外汇储备,为什么不鼓励对外投资,去占领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反过来拉动国内的经济。”
 
  记者此间注意到,印度媒体近日也有报道称,近期中国提出一个规模达到3000亿美元的对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占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30%。目前印度方面正犹豫不决。报道称,这笔投资的金额已超过日本,成为单个国家对印最大投资。
 
  那么,去印度等国投资基础设施究竟存在怎样的机遇?有哪些风险需要克服?为此,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及工商界人士。
 
  大门敞开仍须小心翼翼
 
  事实上,印度渴望中国投资已久。早在2011年初,印度驻上海总领事戴思锐就对中国工商界宣布,未来五六年,印度将投资近1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地铁、电力等众多项目。另有资料显示,从2000年4月到2013年12月,中国提供的资金只占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0.15%。日本的投资额则约占7.3%。
 
  这种对中国投资的渴望在印度工商界反映尤为强烈。印度商工部长夏尔马曾表示,他热切期待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电力、通讯、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部门,印度政府将投入空前的1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有技术、有能力的中国企业来说,将会是一个诱人的商机。
 
  印度工商联合会主席萨罗杰˙波达在新加坡对媒体公开表示:“我们欢迎中国企业来印度投资!”“中国在印度所有领域的投资都是受欢迎的,中国企业可以投资印度的制造业,在特别经济区内投资。不过,我们最欢迎的还是对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印度塔塔集团执行总监哥帕拉克里希南表示:“‘印度与中国之间无法合作’的看法早已过时了!”
 
  而对于投资印度基础设施,一些国内企业早已有所涉及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他们最有发言权。石怀玮是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的一位业务主管,他对中华工商时报表示:“印度渴望得到中国投资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印度的基础设施薄弱,急需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当地银行银根紧缩,业主从银行贷款融资十分困难。而中国则不同,外汇储备雄厚,流动性充足。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工商界自然渴望得到来自中国的投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怀玮所在的公司由于得到了国内银行雄厚的资金授信的支持,很顺利地抓住了机遇,以市场融资的方式拿到了在印度的投资项目。至于投资收益,石怀玮表示,已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地体现出来。
 
  石怀玮同时强调,总的来说,中国国企在印度的投资依然是很艰难的,因为由于历史原因,印度人对于外资电厂主要还是认欧美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由于印度文化的特殊性,因而导致与其政府和业主很难打交道。比如,印度对于中国投资的电厂在排放标准上要求十分苛刻,必须达到行业优良的标准才允许其投产,而对于当地企业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在税收政策上也并不优惠。
 
  石怀玮还提到另一种困难是,工作签证难办是当前中国企业在印度面临的最大障碍。一些在印公司的中方员工由于得不到工作签证,只能工作一段时间回到国内,然后再办签证继续飞赴印度。如此循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物力。
 
  总的印象是,印度人对中国人存有提防心理,对于合资企业,中国投资方很难控股,只能参股。而在波黑、约旦等国家情况则大不相同,中国投资方可以取得合资公司的控股地位。
 
  鉴于上述情况,同时着眼于在印度的长远发展,中国企业目前只是小心翼翼地进行摸索和尝试,没敢大步向前。石怀玮所在公司在新德里和孟买都设有办事处,尽可能多地雇佣当地人才,聘请法律顾问,在服务客户方面不敢马虎,从而积极稳妥地探索电力运营的空间和本土化运营的道路。
 
  机遇挑战并存的印度电力
 
  电力是一个国家很重要的基础设施,现代工业、信息行业、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供应。那么,印度目前的电力发展情况如何?石怀玮表示,印度目前各个邦电力供应不足,经过高速发展后,印度电力仍然遇到发展瓶颈。例如,2010年才投入使用的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外观相当豪华气派,规模号称世界第六,但某中国记者团在候机的过程中却曾遭遇了长达3小时的停电事故,断电导致机场安检和电脑系统全部瘫痪,大批旅客滞留。
 
  不过有理由相信,经过前几年电力发展的低谷,在今年完成印度大选后,印度电力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印度电力建设将进行深刻的结构调整,政府将引导电力建设向高效节能的大机组及风电、光伏发电、核电新能源方向。
 
  那么,中国电力投资在印度将有哪些优势、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石怀玮表示,中国电力设备和工程服务仍具有物美价廉的综合优势,但面临日韩电力设备和工程服务的降价竞争威胁。印度业主对中国电力设备的评价整体还是不错的,中国机电设备以物美价廉的性价比优势得到很多业主的青睐,也成为很多业主的首选。不过,中国机电设备整体可靠性不足,维护成本高,整体效率低,也成为诟病对象。而且中国机电设备与机电设备总承包质量休戚相关,相互影响,负面影响双向传导。
 
  石怀玮以他所在公司为例,试图说明中国电力公司在印度正面临十分良好的市场表现和发展前景,他说,该公司从2003年左右开始进入印度电力市场为印度业主提供EPC服务,持续10多年为印度业主提供了9570MW的电力建设EPC工程服务,并且继续执行和开发新的电力工程项目。多年来,印度市场业务在该公司有关业务中占非常大的份额,基本经历和抓住了印度电力井喷发展的前十年,并且一直在研究和持续跟踪印度的电力发展和发展形势评估。
 
  该公司在印度多年的电力建设中,品牌影响越来越大,该公司建设的电站工程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得到业主高度评价和肯定。新的形势下,除提供业主高品质的总承包工程服务外,还积极拓展了为业主融资服务及部分股份投资,而且正在从提供工程服务向提供工程下游——电站长期运行维护服务发展,逐渐从电力建设商、设备供货方向电力投资方、电力营运商转变。
 
  虽大犹慢的铁路公路网
 
  印度基础设施状态差,是人们对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建设的普遍共识。从道路交通、电力建设、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发展缓慢,发展困难等局面。然而,记者查阅商务部网站资讯获悉,印度铁路为最大国营部门,拥有世界第四大铁路网,铁路总里程达6.46万公里。公路运输发展较快,是世界第二大公路网,公路总里程达469万公里。总里程排名如此名列前茅,发展缓慢又何从谈起呢?
 
  对此,人民日报前驻印度记者任彦的一席话作了十分生动形象的说明:印度的火车体系是英国人给引进来的。现在印度有很多的铁路系统还是英国人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都100多年了。这个100多年陈旧破旧的铁路系统一直没有得到更新和反修。而印度的人口日益增长,印度经济发展也非常快。所以对铁路需求量大增,这样就造成整个超负荷运转,时不时出现脱轨事件。这个现象在印度也是比较普遍的,主要就是铁道系统比较老化,现在需求比较大。
 
  石怀玮根据自己在印度多年工作生活的经验,也作了说明:印度铁路网总体而言发展尚可,虽然在速度上与中国的高铁无法比拟,但运输压力并不大,通常可以满足百姓出行的需求,那种车顶上到处爬满旅客,列车经常出轨的现象并不时常发生,只是在朝圣期间才偶然一见,这种情形多发生在慢车上。
 
  至于公路网,虽然总里程不短,但单条公路的里程却十分有限,断断续续的,城际之间缺乏公路连接,因此出行十分不便,也在客观上增加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印度人似乎有一种“基础设施饥渴症”,举例来说,美轮美奂的泰姬陵是所有访印游客的观光必选地,但连接首都德里和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市的公路路况却相当成问题,20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竟然要开5个多小时,游客为了一睹泰姬陵芳容,不得不面对往返颠簸十小时、身心俱疲的苦恼。另外,印度的公路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很差,也是导致处处交通拥堵的原因。印度急需改善这种状况,因而恰为中国资金提供了投资的机遇。
 
  然而,在看到机遇的同时,风险也不可小觑。根据印度法律,但凡修建公路遇到大面积民房拆迁时,就得启动各种十分繁琐和漫长的民主程序,导致工程建设举步维艰。一旦遇到这种被动局面,也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风俗,慢慢疏通。
 
  偏见中的期盼和疑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总体而言,印度由于其国内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滞后,已严重阻碍其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引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希望中国增加对其资金匮乏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但由于其传统观念的偏见作梗,因此往往对中国人存有提防。而中国投资商也十分看好对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前景,对铁路,特别是铁路电气化、高铁等尤其感兴趣,此外,还把污水处理和隧道建设列为自己可以向印方提供大量专业技能帮助的领域。但是由于担心投资回报率,中国的公司对打开钱包保持谨慎。这正是阻碍双方投资合作的心结所在。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