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运维应考虑全寿命周期度电成本
本文摘要: 我国风电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过后,近几年进入了市场重整期,风机制造商们在此过程中或转产、或裁员、或转战海外,纷纷使出各自本领以
全寿命周期度电成本需明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前期的风机采购,还是后期的风电场运维,在主机采购时以寿命周期内的度电成本为评标标准虽然被赫然写在采购文件上,但实际却形同虚设,这一真正关系风电场长期效益的指标从根本上就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哪坏修哪,哪漏补哪”的传统运维思想,在风电场的运行当中将会留下隐患。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对本报记者表示:“风力发电机,我们叫它为疲劳试验机,过了10年以后,问题会不断出现,质量保证不了。现有体制没有考核在整个寿命期的效益,目前短时间还做不到。要把质量搞上去,让价格回归合理,这是体制上的障碍。这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解决问题。”马优也表示,在欧洲很多风电开发商已经察觉这一点并行动起来。对已经运行了10年的风机,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使风机由原来设计寿命20年延长到使用寿命30年,通过签订固定价格的30年维护合同来保证风机改造后的可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有未来之眼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将风电场的运维风险降到最低,就意味着全寿命周期的度电成本有效降低。仅仅指责风机质量只是粗浅地看待这一问题,而应该从风机制造与风场运维两个方面寻找途径来解决问题。目前,我国风电开发商虽然将20年度电成本作为风机采购的评标标准,但是没有真正寻找方法来有效降低全寿命周期内的度电成本。
“最关键的是中国有风电标杆电价,风电标杆电价的明确对于投资者而言,项目落在哪个地方的境内,价格就是明确的。如果价格过高,投标的时候中不了标,价格过低了质量保证不了,这个问题的根上是在于过期的考核机制。这种机制对于采购的负责人业绩考核很难在整个风机寿命期发电成本最低来考核他,现在考核的业绩主要是投资额低而装机数量大,这是明显的业绩,而机组长期的质量就很难反映。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来改变这一现状。”施鹏飞表示。
从发达国家发展风电的过程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走弯路,为风电场运维积累数据,真正的把风机的全寿命周期内的度电成本合理降低,让投资人在20年的时间里获取持续且稳定的收益是必须在我国风电发展初期重点考虑的问题,以风机全寿命周期为指导的具体细则与办法需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