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李恩仪 推动风电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4-12-01     来源: 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作者:李恩仪
本文摘要:要实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15%、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战略转型,强化全社会发展风电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风电上网电价在世界范围属于偏低水平,据统计,2013年各主要国家风电上网价格(不含税)按人民币折算:日本是1.4元/千瓦时;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美国东部位于0.8~1元/千瓦时之间,德国、法国、丹麦位于0.6~0.8元/千瓦时,南非是0.5~0.7元/千瓦时,而我国四个类别风能资源区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约为0.5元/千瓦时,整体偏低,要实现风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完成国家风电规划目标和节能减排任务,需要继续加大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保证风电正常合理的盈利水平,增强产业投资开发信心。
 
  (三)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国家颁布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2020年实现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亿千瓦和2亿千瓦。现在已临近“十二五”末期,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快推进“十三五”风电发展的规划工作,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和路线,保持稳定的市场总量增速,制定相关保障措施,确保2020年2亿千瓦国家风电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重视风电消纳问题,多措并举缓解限电
 
  风电接入和消纳是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按照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法律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监管,重点监测各省风电并网运行和市场消纳,掌握风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的实际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督促解决限电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风电开发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衔接好风电项目开发与配套电网建设,明确电网企业的责任,充分调动电网的积极性。三是在风电集中开发地区通过优化各类发电机组的协调运行、发挥跨区电网错峰调峰作用等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调节能力,满足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的需要。
 
  (五)提升风电设备质量,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风电技术水平影响行业发展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风电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加强风电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风电研究机构,做好风能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增强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二是加快完善风电标准体系,支持第三方认证机构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市场评估体系,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国产风电设备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三是建立行业设备运行质量的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以此掌握各种风机设备的可利用率、发电利用小时数、设备重大事故等历史运行数据,并将有关信息数据及时公开发布,作为督促设备制造企业重视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