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电场 > 正文
看右玉如何打造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图)
发布时间:2014-09-02     来源: 艾莱风能网
本文摘要:小五台风电场。徐吉摄  转型跨越时不我待,改革发展催人奋进。今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转型综改建设为统领,以

\
小五台风电场。徐吉摄
  转型跨越时不我待,改革发展催人奋进。今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转型综改建设为统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深入实施大开放、大项目、大县城、大生态、大惠民“五大战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右玉县县委书记苏连根
 
 
  生态文明、低碳减排、绿色发展是新时期的发展主题。右玉县是全国绿化建设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最好的资源就是蓝天绿地,最大的潜力就是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绿色崛起是右玉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右玉县坚持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文化旅游“四个生态”的主攻方向,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改善水平,加快富美、和谐、幸福的新右玉建设进程,逐步从狭义的生态建设向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变。
 
  —右玉县县长苏斌如
 
  抓落实看亮点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右玉的风多而且大,当地百姓几乎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大风。
 
  可刘卫国却偏爱这一口,从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后,就直奔一年到头刮大风的右玉,来到牛心堡玉龙风电场工作。他喜欢这里的大风,这种风对他来说刮得越多越好,“我就是靠这风吃饭的,我们公司靠这风年创产值6100万元。”
 
  有人说了,钱不是刮风逮来的。右玉人会告诉你,右玉的大风刮来了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正变成源源不断的财富。
 
  的确,右玉过去一直是个被风沙所困的地方,但右玉人治服了风沙这只“大老虎”,去除了其“沙”的野性,释放出了“清洁、绿色”的本性,无情风沙成了可再生的绿色能源。5年前,右玉在全省领先唱响“大风歌”,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大风成为右玉经济发展的又一棵“摇钱树”。
 
  治理“无情风沙”,收获“绿色能源”
 
  右玉因种树而闻名,右玉人种树是为了治理风沙。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土堵门。风起黄沙扬,雨落洪成灾。”这首在山西雁北地区流传甚广的民谣,即是当年右玉县恶劣的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大风携着黄沙黑土,刮得天昏地暗,无情的风沙成了一个灾难。多少年来,右玉人饱受这风灾之苦。
 
  为了防风固沙,为了生存,右玉人60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硬是在这片绝地上种出了一片“绿洲”,森林覆盖率高达53%。
 
  大风还在刮,但此风非彼风。
 
  过去大风是害,刮来了灾难。如今,则是只见风儿不见沙,而且还为右玉人吹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在各类绿色能源中,风能是一种洁净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其发电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几乎为零,享有“蓝天白煤”的美誉。有报告称,到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量将达到12亿千瓦,风力发电将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2%,有可能成为世界未来最重要的替代能源。因此,风力发电成为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兴能源产业。
 
  右玉地处塞北高原,平均海拔1400米,是西伯利亚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迁移的必经地带,春秋季最大风力9级,最大风速20米/秒,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大风一刮就是钱,这样的发财机会岂能让它白白溜走。在防沙治沙走在全省前面的右玉,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照样做出了表率,全省第一台风车就诞生在右玉的虎头山上。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