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主力电源地位不容质疑
本文摘要: 在7月3日举办的2013中国清洁电力峰会暨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分论坛清洁发电高峰论坛上,多位与会代表对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谢长军长期在风电一线建设中,他对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感触颇多。例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遇到较大困难,甚至大打折扣。
有的地方政府过分看重局部、短期利益,而对开发可再生能源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地区在考虑经济发展规划时,往往青睐税收贡献大、回报周期短的投资项目,可再生能源产业并没有竞争优势。
有关专家指出, 以体制机制创新和以价格市场化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仍然滞后,还需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机制环境。并网难成为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大瓶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呈逆向分布,尽管电网付出了很大努力改善可再生能源接入条件,但还未能做到可再生能源并网、传输和消纳工作的统筹协调,限电情况在局部地区仍然比较严重。
加强管理部门协调机制也成为大家所关注的话题。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包括能源、科技、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建设、环保、海洋、气象等,目前仍缺乏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一定程度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导致了相关项目核准程序较多、管理效率较低。
现有财税、电价制度还有待完善,风电项目增值税转型后,地方开发风电直接收益减少,开发热情大为减弱。现行电价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收购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到电网侧的利益,未能有效调动电网企业的积极性。财税、可再生能源电价等政策调整过于频繁,增加了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风险。
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相对滞后问题,也将成为影响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重规模、轻质量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过度重视扩大规模和抢占资源,致使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可再生能源本身存在能量密度不高的缺陷,一些项目前期工作不够精细,将直接导致项目收益率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进程。
管理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显著。以风电为例,国外风电场已经逐步实现少人值守和无人值守,国内风电场仍然需要大量运行人员;在相同资源条件下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也相差较大。
在技术方面,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不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不足等问题也仍然困扰着风电企业。
要强化风电在主力电源中的地位
张国宝在演讲最后表达了对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期望,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
谢长军认为,风电行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强化风电成为主力电源的地位。风电是现阶段最具规模化开发和市场化利用条件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我国风电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就,风电装机规模和设备制造能力都位居世界前列,资源状况和装备技术水平都表明,风电具备进入我国三大主力电源的条件。
风电开发要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发展并举,优化风电开发布局。首先要有序推进西北、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建设。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电网接入、电力输送和运行管理等因素,有计划建成多个风电集中开发区域。其次要加快内陆地区分散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风能资源评价,择优建设开发条件较好的项目。再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发挥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电力市场广阔的优势,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加快示范项目建设,促进海上风电技术和装备进步。(记者 贾渊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