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风电发展
本文摘要: 截至2012年底,爱拥有17个陆地风电场,126台风机,装机总容量269兆瓦。 2012年,风电在爱能源生产占比为5.5%。 爱现有风电企业30...
帕尔迪斯基风电场(Paldiski Wind Farm),位于塔林以西约50公里处的帕尔迪斯基港附近,共建有2个风电场,分属于爱能源和4能源公司,各建有9台风机,装机容量均为22.5兆瓦,均于2012年春天投产。
帕克利风电场(Pakri Wind Farm ),位于帕尔迪斯基的帕克利角,由4能源公司开发建设,2005年3月投产。安装风机8台,装机容量18.4兆瓦,年发电量约5000万度左右。
除了上述已建成的风电场以外,爱风电企业还拟建更大规模的陆上及海上风电场(Offshore wind farm),包括:
爱沙尼亚Baltic Blue Energy OU公司近期向爱经济部提出申请,准许其在爱两大岛屿——希乌马岛和萨列马岛之间建海上风电场,安装风机388个,总装机容量2716兆瓦。如获批准,其一个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就超过了爱现有陆上总装机容量的10倍。
4能源公司计划在2017年开始分阶段建设希乌马海上风电场(Hiiumaa offshore wind farm),地点位于爱希乌马岛附近。设计安装风机200台,装机容量700兆瓦,预计年发电量2.6亿度。
爱风电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与之合作的可能性
从整个欧盟的风能发展状况来看,爱沙尼亚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据欧洲风能协会(Europe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2013年2月发布的《2012年欧洲风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底,欧盟27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10.604万兆瓦,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占比已由2000年时的2%上升至11%。2012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19万兆瓦,占当年能源新增生产能力的26.5%,仅次于太阳能(37%)和燃气发电(23%)。欧盟风电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爱的装机容量仅占欧盟的0.25%,不到德国的1%。
爱风电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爱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兆瓦,2012年则达到86兆瓦,是上一年的2.5倍。截至2012年底,波海三国中,爱风电装机容量位居第一(269兆瓦),立陶宛排名第二(225兆瓦),拉脱维亚殿后(68兆瓦)。除了陆上风电场外,爱还准备开发海上风电场。2012年10月4日,爱政府通过了《开发海洋空间规划》,拟在帕尔努和希乌马之间的海域上建设两个海上风电场,要求两个地区的地方政府编制相应规划和进行环境战略评估,并在2016年底前提交报告。按照爱经济部制定的《2018年前爱电力行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时,爱岸上风电装机容量应达到200兆瓦(现已超额完成),2013-2025年间应达到400兆瓦;海上风电工程从现在起开始筹备,到2016年时达到200兆瓦,2018-2025年间达到500兆瓦。为此,爱政府2013-2018年间拟投资10亿欧元。
与爱沙尼亚相比,中国的风电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据全球风电理事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 GWEC)发布的《2012年全球风电报告》,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7.5564万兆瓦,2012年当年即新增风电产能1.32万兆瓦,占到当年全球新增产能的30%,超过整个欧洲的新增产能。中国在全球风电总产能中的占比为26.8%,超过美国(21.2%)、德国(11.1%)和西班牙(8.1%),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生产国。
在产能获得增长的同时,中国风电技术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在大型化风电机组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正在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风电发展也正在实现从“风能大国”向“风能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
由于爱国土面积较小,风机市场规模有限,中爱在风能领域的合作应更多着眼于合作研发和投资生产。利用爱较好的区位优势、科研力量、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将爱作为一个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利用其欧盟成员国身份,主攻我企业“走出去”时所面临的欧盟标准认证这一主要障碍和困境。一方面带动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汲取更为科学严谨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使其成为中国风电企业进入欧洲的门户。目前已有爱企进口了中国的风电设备,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寻求中国的风电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