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审批权:一收就死 一放就乱?
本文摘要: 近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正式下发,《决定》取消和下放了总计达117项的行政审批项目。随后在5月22...
近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正式下发,《决定》取消和下放了总计达117项的行政审批项目。随后在5月22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一批被取消或下放的能源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在这些取消或下放的审批事项中,风电项目审批权限的调整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收紧审批权缓解风电过剩?
2005年以后,我国风电企业数量实现了逐年翻番式的猛增,风机制造商瞬间由二三十家增至百余家,结果这种过度的发展导致了众多问题,乱象丛生。
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11年8月,国家能源局宣布收紧此前归属地方核准的“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审批权,目的是通过限制项目审批来遏制地方政府冲动,缓解风电产能过剩的风险。此后,国内风电产业步入深度调整期。
经过这两年的洗礼,风电行业,尤其是风机制造业,进行了全行业大洗牌,小企业纷纷倒闭,大企业也开始关注自主研发,打造自己的主力机型,利用高原风机和海上风机等战略找准定位,部分企业开始趋于成熟。
审批权重新下放
风电行业在度过前两年的调整期后,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调整。此次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有如一个风向标,或许将引发中国风电行业的又一次爆发式增长。
同时,这也意味着在大能源项目审批手续大大简化的同时,地方部分的管理权限也将随之增大。目前地方经济亟须项目拉动,有业内人士担心会出现“一放就乱”,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考核突击上项目,一些部门因为权力加大后滋生腐败,出现权力寻租等情况。
更多的业内专家则指出,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弃风、技术成熟度不高、产能过剩等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在此背景下,风电场开发投资收益预期始终不明朗,直接影响到风电开发商上马新项目的热情。此次风电审批权下放,应不会必然造成以往地方盲目重复风电建设风潮的卷土重来。
并且《决定》还提出,对取消的投资审批项目,国土资源、环保、安全生产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管。投资主管部门通过备案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的投资项目,要通知有关部门和机构,在职责范围内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这表明,政府的主要注意力放在监管层面上。
风电的管理关键点 不在于审批权在谁手里
中国的风电行业和市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用市场手段来自行调节,政府应该用行业政策去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
在5月28日举行的可再生能源信息成果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介绍,国家能源局已率先在风电产业建立监测和评价体系,并逐步推行到所有的新能源产业。“今后政府的管理将逐步转移到后端,加强对项目运行、设备性能、企业 管理、地方管理等的监测和评价。”
同时,他还谈到要对新能源在总量上检测控制。新能源的审批权现在已全部下放到地方,国家能源局的宗旨是,既要放也要管,加强宏观调控。因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能源的发展是需要政策支持的,不能完全靠市场化;宏观调控管理还涉及补贴、市场消纳等问题。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是2011年弃风量100亿千瓦时的一倍。为缓解弃风限电问题,国家能源局去年底至今年初连发数份文件,以期进一步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的相关工作。
国家电网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总投资超过94亿元的国家风光储输工程,正是为解决并网消纳难题而建设的新能源接纳工程,它能让风电、光伏发电与储能发电相结合,搭配成像火电一样稳定的电源,再并入主网。系统运行一年半以来,已经累计接纳新能源发电近4亿度。
风电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审批权在哪里,在于风电的并网消纳和政策导向。缺少了政府和电网对风电积极支持的态度,即便是风电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了地方,风电行业发展之路依然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