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镶嵌在江西的一块瑰玉
江西是全国内陆省中资源最贫乏的省份之 一,大部分一次能源较为依赖外省,煤电产业基 本全部依靠外省运送,平均运送在1500公里,是 全国煤电运送距离较远的省之一。能源匮乏的日益严峻,使得江西不得不谋求能源多元化发展。 2000年,江西省提出对鄱阳湖区风资源进 行风电开发利用的规划,其中老爷庙风场作为 “乘风计划”项目,被国家计委列为全国20个大 型风场项目之一,由此揭开了以环鄱阳湖区为主 的风能发展的新篇章。
鄱阳湖“魔鬼三角洲”
鄱阳湖的老爷庙水域,位于都昌县,全长24 公里。自古相传许多途经此处的船只下落不明, 引起政府的重视,后经专家考察,鄱阳湖为狭管 地形,会形成强大的风力,这很可能是船只无辜 失踪的原因。而今,该地区强大风力随着风电产 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重视。
受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江西省风能资源主 要集中于鄱阳湖北部区域,该区域受狭管湖道地 形作用,风能资源丰富,风况条件好,从湖口到 永修的松门山、吉山约90公里长的湖道两侧,以 及湖中各岛屿和湖道中近岸边的浅滩是风能开发 最佳区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面积大约1400 平方公里左右,技术可开发量(有开发条件的 风资源)210万千瓦。另外,武夷山及武功山等 一带1000米以上山峰,区域面积约1500平方公 里,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据初步估算,技术可 开发量20~50万千瓦。
从江西省看来,风资源普查和评价情况显 示,全省风能资源总储量约6000万千瓦,其中技 术可开发量230~260万千瓦。打破了以前国内专 家的“江西是风能匮乏区,不具备风能开发的必 要条件”的认识。
步步为营持续发展
近年来,江西利用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以 鄱阳湖及部分高山资源较好的地区为重点,集中 开发建设风场。
2005年9月,鄱阳湖边的星子县沙岭风场, 竖起一座高达105米的风能监测塔,成为当时中 国陆地上最高的风能监测塔。这座风能监测塔已 被列入全国风能资源监测网建设项目,它的建成 不仅能为复杂地形地区风能资源的多层次普查和 评估、大型风电场勘查和选址提供技术支持,还 能为风电场的建设、运行、调度提供实时气象监 测、预报服务和安全保障。检测结果证明,鄱阳 湖区及其水域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常年平均风速 及有风时段都符合风力发电的相关要求。
2007年11月,江西省首个风电项目——江西 中电投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矶山湖风电项目在九 江市都昌县大矶山正式开工,矶山湖风电场位于 环鄱阳湖区域都昌县城西面郊区,由横山、大矶 山等山体构成,分南、北两个场区,总装机容量 30兆瓦,将安装20台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 项目动态总投资达3.47亿元。与燃煤电厂相比,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93万吨,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5.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5.8 吨,减少氮氧化合物约222.7万吨,具有良好的环 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8年10月,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 3.45亿元建设,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都昌县矶山湖 风电场,完成了最后一台风机的吊装,正式向江 西电网输电,年发电量5500万千瓦时。同年11月 30日,全部机组并网发电,从开工到并网发电历 时8个月,成为国内山地风电场建设速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