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张明明 改行风电谈“创新”
发布时间:2013-08-27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本文摘要: 辗转求学路上,每一次选择张明明都会调整科研方向,有时更是来一次大跨界。可是,他不畏惧从零开始,科研之路越走越宽。作为百人计划引...
 
    目前,对应全球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趋势,风能作为一种可行性比较高的可再生能源获得人们的青睐。
 
    然而,风力机设计标准均是在欧洲风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的,很多内容并不适用于我国特殊的风资源环境,并对风能利用效率产生很大影响。
 
    针对这一现状,张明明提出“基于中国复杂风资源特点的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了来自科技部的资助。
 
    通过对我国特殊风资源进行评估,结合我国地形对风来流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风力机之间的尾流相互作用,实现对风电场的宏观与微观选址,最终提高风能的应用效率。
 
    同时,他主持了科技部“863”计划、国际合作、基金委优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院地创新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项目总金额达三四千万元。
 
    实际上,迅速在新领域中作出成绩,是张明明的一贯作风。
 
    辗转求学
 
    “看似眼前没有路了,你不能放弃,可能这就是梦将要醒来的那一刻。”张明明说。
 
    在他攻读博士学位、进入博士后工作站的过程中,他就遇到这样的“梦醒”时刻。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张明明选择的研究方向为超精密机床高精度加工自由度振动控制。
 
    一位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的师兄向他发来邀请,希望他赴该校研究流体诱发控制专业。
 
    “这与我之前的专业相差甚远。”张明明一番考虑,决定到香港去闯一闯。
 
    面对流体力学这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张明明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雷诺数、尾流等这些基础知识。
 
    怎么办?从头学起。何时出成绩?3个月。
 
    在导师、同学的帮助下,他利用暑假自学,逐渐克服短板。“刚去香港的前半年,一天我只睡四五个小时。”
 
    凭着坚强的毅力,3个月之后,张明明就完成了两篇会议扩展摘要。对于一个刚涉足全新领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香港求学期间,他是“基于先进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流固耦合控制”、“流体诱发振动及噪音控制”和“流体—振动—噪音耦合的主动控制研究”等香港特区政府资助项目的执行人。
 
    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作两年后,张明明再次抉择:赴美至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博士后工作站的工作机会。
 
    这是张明明的又一次跳跃,进入机械工程系后,他所从事的研究项目与之前大有不同——要在水中进行实验。
 
    他再次顺利过关,第二年,便独立担任项目执行人和项目副组长。在美3年期间,他分别承担了美国海军研究项目“气泡对流体诱发振动影响的探讨”和“由内部气泡流体诱发的管道振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人生没有绝路。只要努力就能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张明明再次讲出这句话。
 
(记者 杨琪)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