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目前正在进行一个分散式风电试点工程,进展顺利,我们看好分散式风电的发展前景。”在日前举行的2012北京风能大会上,金风科技市场技术部工程师对记者说。他的观点也得到了同行运达风电研发中心主任潘东浩的认可,他在2012国际风能装备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上表示,分散式风电是未来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风电产业发展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几十上百的风电场不断涌现,改变了世界风电产业格局。但是,随着风电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从技术到商业模式,风电产业发展路线之争开始浮出水面。其中争议较大的一点是应该以集中式“大风电”为主,还是应该以分散式风场为主。
“大风电”的标志特点是大规模、高度集中开发,以及远距离、高电压输送。近年来国家先后规划了蒙东、蒙西、甘肃、冀北等九大装机规模在千万千瓦左右的风电基地。与欧美通常称之为“大风场”的几十万千瓦相比,这些风电基地都堪称“巨大”。
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曾经强调:“国家规划的八大风电基地,开发规模占全国风电开发规模的80%以上,输送距离多在1000~3000公里以上。由于风电不稳定,因此只有融入大电网才能克服弊端。”他所说的大电网,就是1000kV交流为主的特高压电网。
但是,从风电装机总量飞速增长之初,有关发展路线的争议就一直存在。与“大规模、高度集中开发,远距离、高电压输送”相反,有很多业内人士主张中国风电产业应该走“小规模、分布式,低电压、就地分散接入系统”的路线。
最近,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范必就在博文《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中写道,“大规模、高度集中开发,远距离、高电压输送”的道路在中国有其物理局限性。中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系统调峰手段本就有限,随着风电大规模集中开发,电网调节更为困难。
作为佐证,9月中旬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全球风能理事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经历了风电大发展之后,中国风电去年“弃风”比例超过了12%,相当于330万吨标煤的损失。
中国所谓“大规模”指的是千万千瓦级风场,而欧美的“大规模”指的是几十万千瓦级的风场;中国所说的“远距离”指的是几百公里和上千公里的输送,欧美的“远距离”基本上在一百公里左右。相比之下,国外弃风的传闻倒是很少听说。
有专家尖锐地指出,电力体制改革滞后,至今仍在沿袭数十年一贯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造成风电发展存在缺陷的原因之一。而国资委考核电网企业利润,风电配套电网建设量大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运行调度的难度较大,电网企业接入风电和全额收购风电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也造成了“大风电”与“大弃风”同在。
尽管存在路线之争,但分散式风电生命力仍然旺盛。姑且不论国外风电开发一直就是“分散式”为主,在国内,以就地消纳、小规模为主要特点的分散式风电也已经露出了发展的曙光。
最近,由中广核投资近6亿元的新疆首个分散式接入风电示范项目开始进行装机工作,其建成后的电力、电量主要在新疆电网消纳。该项目于今年3月获得国家能源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装机容量69MW,共建设4座风电场,安装1500kW风力发电机组46台,分散布局在哈密市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共4个区域。
国家主管部门也在积极调整风电产业发展的思路,去年年初,在“三北”地区风电消纳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国家能源局多次召集相关单位研究讨论分散式风电开发,7月下发了《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年底又下发了《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文件对于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定义、接入电压等级、项目规模、核准审批等都作了严格的界定,清晰表明了国家鼓励风电分散式开发的态度。虽然,到目前为止,分散式风电还处于试点阶段,但其出色的适应性、性价比,决定了其发展前景将会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