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风资源宝库——青海
发布时间:2012-03-22 14:37:21     来源: 艾莱风能网

      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敦煌还是拉萨,青海是人们去往西部旅游时的必经之地,那里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适合于人居住,但是却是一个天然风能资源宝库。

 
    高原优势促进项目大发展
 
 在风能资源方面,由于青海地处高海拔,空气稀薄,较之甘肃、新疆等省区,青海省风能资源差一些,仅归为风能IV类区。但是随着这几年风机技术持续改进、青海电网的不断发展、青海风电享受0.61元/度的较高电价,以及风能资源较好地区已基本被分配完,青海开始成为风机厂家争夺比较激烈的地方。结合地区自然、地理等条件优势,凭借丰富的风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产业。
我国风能资源基本分布在西北的新疆、内蒙古、甘肃以及江浙沿海等地。青海的风能储量非常丰富,全省年平均风速在每秒1至5.1米之间。风速最大的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年均风速在每秒4米以上。其中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和青南高原青藏公路以西地区最为丰富,柴达木盆地中部、西部的察尔汗和冷湖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青藏公路以东的高平原和山区也较为充沛,并且以上地区大都地处戈壁荒漠区域,开发成本小,气象灾害较少,运行保障成本较低,适合建立大型风电站  此外,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青海加大风电的规模开发利用,提供“补充能源”,壮大本区域电网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年来,青海省交通运输发展较快,工业基础实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发展风能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青海已在风能资源丰富、联网及运输施工等综合条件良好的海西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州等地区规划了29个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987万千瓦,到2030年建成。目前,青海省风能已经核准2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规模可达2000万千瓦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首座风场建立
 
      青海首座风电场——沙珠玉风电场举行并网发电庆典仪式,标志着青海在风电开发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时改变了青海电网能源结构,为降低投资风险,大规模科学开发风能资源奠定了基础。
 
       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骆玉林出席庆典仪式,并深入到沙珠玉风电场和日月山风电场机房、操控室,就风电场项目建设进度、工程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研。他强调,各部门和施工企业要加快风电场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今年计划的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要抓好各风电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为青海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不断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全省打造风电产业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由青海柴达木能源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兴建的沙珠玉风电场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距离共和县城约26公里。根据风资源评估,并综合考虑该地区电网现状、用电负荷等因素,风电场远期规划总装机规模为300兆瓦,项目一期规模为49.5兆瓦,按照33台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风电机组建设,年平均上网电量7936.3万kW•h。
 
       据了解,作为青海首座并网风电场,沙珠玉风电场占地面积700万平方米,总投资36994.9万元。目前建设的8台高原试验风电机组,装机容量14兆瓦,年发电量2380万kW•h。建设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54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343.61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84.44吨、减少二氧化氮排放量约293.58吨、减少一氧化氮排放量约6.6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64万吨。
 
      沙珠玉风电场成功并网,实现了高原风机从无到有的跨越,为高原风电开发、建设、运行提供了一手资料,为我省风能资源大规模开发、改善青海的能源电力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保持能源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戈壁沙漠中项目规划有序
 
      青海风能和光伏资源丰富的禀赋优势,以大力推进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要新能源建设。目前,青海绿色经济高峰论坛上,各界以“绿色经济,从世界到青海”为主题,对青海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风能作为青海潜力巨大的新能源之一,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据了解,青海省风能丰富区大都地处戈壁荒漠区域,运行保障成本较低,资源优势独特,开发潜力巨大,而且依据风能的空间分布特点,非常适合建立大型风电站。在青海建设一定规模的风电设施,可适当缓解火电不足的矛盾,还将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也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专家提出,青海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成为风能开发利用的大省,大规模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目前,青海省已在风能资源丰富、联网及运输施工等综合条件良好的海西州、海南州等地区规划了29个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987万千瓦,计划2030年全部建成,《青海省风电场选址报告》现已编制完成,其中,海晏尕海风电场等10个风电场被纳入2020年前的开发规划,格尔木风电场等19个风电场纳入了远景开发规划。
\
 
      2012年青海依然把风能资源开发主“战场”定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海西,力争完成总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风能开发建设。据了解,目前,青海2012年风能开发建设规模已报国家有关部门待批。按照青海省新能源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青海省计划建成风能装机容量150万千瓦,每年计划完成30万千瓦。

     期待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但与资源富集相对应的是,由于地理和经济等因素,青海大规模风能开发仍处于初始阶段,丰富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广大地区资源仍处闲置状态。
  针对青海风能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的情况,于小明建议,制定并网技术标准和规范。他说,目前,太阳能、风能光伏电站无并网技术标准和规范,因太阳能光伏电站不能持续发电,规模并网对电网安全性有影响,需研究制定光伏、风力电站并网技术标准和规范。研究柴达木盆地千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及风电场送出技术方案和调峰电源建设。同时,给予电价支持。青海属经济发展滞后省份,财政困难,无力承担大型并网光伏、风力电站上网电价。太阳能光伏电站、风电产生的环境效益和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惠及范围广,为积极推动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需国家对青海省新能源发电给予合理的电价政策。
   一直以来,风电都被认为是“高收益”“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这两年来,随着各地大量投资建设风电场,风力机装机数猛增,其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关注焦点。风力机外场实验或者说整机野外测试提供了理论设计和风洞试验不可能考虑到的实际运行条件,是最终检验风力机性能的唯一手段。目前,高原型兆瓦级风力机仍属新兴产品。按风电发达国家企业惯例,新研发的风力机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野外实测后才能进行定型生产。企业应对其样机在相应地理环境下进行严格充分的实测。全面掌握机组实际发电运行情况、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研究产品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产品设计修改、定型提供可靠依据。而不能急于批量生产,以避免产生大的市场风险。
  李方洲认为,要科学有序的发展风电行业,防止一窝蜂地上。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青海的风能发展。
青海地处高寒,大力发展风电是最有效和节约能源的长远的战略,正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的青海,应该从规划之初就做好战略布局,青海的发展风电之旅如今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