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联手深耕绿色经济
发布时间:2011-06-07     来源: 人民网
本文摘要: 5月26日,首届世界绿色论坛在香港召开。论坛上,中国与欧盟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自2001年中国-欧盟环境管理...

 5月26日,首届“世界绿色论坛” 在香港召开。论坛上,中国与欧盟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自2001年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EMCP)开始实施以来,中国与欧盟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已整整10年。

 中欧达成“绿色共识”

 “绿色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讲求环保,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讲求低排放、低消耗,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也指从环保活动中获得经济效益,通过这些环保活动本身创造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来源。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雇员集团小组成员维尔姆斯在前不久召开的中欧圆桌会议第九次会议上说:“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所用的新技术,通过这些途径实现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这将为经济增长和新增就业创造新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和欧盟在绿色经济转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坦说:“中国已经开始减少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份额,同时对传统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并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

 同样,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在关于“促进可持续性绿色就业以实现欧盟能源和气候变革一揽子计划”的倡议中,也提出了在绿色经济转型中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设立“欧洲主权基金”、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劳动者在转型中做好准备等。

 “绿色合作”优势互补

 2001年,中欧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开始实施,这是中欧首次在绿色经济领域开展合作。“之后,中欧之间通过定期开展对话和沟通,了解双方的具体合作设想,为以后在环境合作领域的继续深入提供明确的方向,促进环境合作的深入开展。”朱坦说。

  随后双方开展的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城市可持续采购项目、四川灾后生计恢复与生态型竹加工生产链建设等项目,涉及天津、甘肃、四川等多个省市。目前四川已有2000多家以竹子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竹加工项目以绿色、可替代的竹建筑材料用于2008年大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指出:“中国在绿色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而欧盟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相关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中欧的合作过程中,欧盟更看重中国的市场潜力,一般扮演“绿色技术提供者”的角色,而中国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需求方,为欧盟提供广阔的需求市场。”

 “绿色关系”持续深化 

 “今年恰逢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开局之年。中欧双方将各自的长远发展规划均定位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无疑为双方扩大和深化务实合作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朱坦说。

 专家透露,中国与欧盟的进一步合作还采取软硬两种的方式。首先在“硬”的方面,中欧将尝试在低碳技术领域开展共同研发的项目,来节约技术研发成本和时间;在“软”的方面,欧盟将在中国的绿色经济领域提供广泛的教育培训、能力建设、经验传授、绿色理念的指导等支持。

 “清洁发展机制(CDM)也被认为是一种实现中欧双赢的机制,欧盟国家通过在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在《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中国获得绿色经济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欧合作实现双赢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庄贵阳提出。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