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科技创新园全面开建 打造海西最大研发基地
发布时间:2011-07-05     来源: 搜狐焦点
本文摘要:  厦门日报讯 今天,一座聚集国家级高层次研发机构,以研发带动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园区将在环东海域全面拉开建设大幕。建设厦门科技创新...

    厦门日报讯 今天,一座聚集国家级高层次研发机构,以研发带动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园区将在环东海域全面拉开建设大幕。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是厦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大战役”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厦门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

  科技创新园,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这片创新热土,不仅是厦门未来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实施“以研发促进项目生成”战略的实战平台,更是火炬高新区创建创新型高新区、不断自主创新的“推进器”。

  经过20年的深耕与积淀,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形成了集孵化器、育成中心、公共技术平台、企业工程中心在内的一整套创新体系,聚集了一批海内外创业人才和创新队伍,火炬这座海西“硅谷”正在崛起。而站在“十二五”的起步线上,火炬高新区正谋划着再次提升科技创新及研发实力,让创新趋动、研发带动成为火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1月20日,国家科技部批复《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火炬正式启动国家创新型高新园区建设。进入国家创新战略层面,成为火炬创新腾飞“二次创业”的契机。厦门市副市长、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叶重耕表示,今后五年,我们将以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科技创新园为载体,打造海西最大的研发基地,要瞄准高层次极具产业化能力的研发机构,吸引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实现以研发带动产业发展。把厦门科技创新园打造成为厦门市产业研发机构的集中区,低碳城市试点的示范区,二、三产业共推进的联动区,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化高地,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新亮点。

   科技创新园区位于环东海域同安辖区内,与集美区交界,北至潘涂村,南至学院路,东至滨海西大道,西至同集路,规划用地面积约为4.9平方公里。定位为以高新技术研发办公功能为主,服务配套设施齐全的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碳生态型科技创新园区。园区初步规划“一轴、一带、两核、四片、六心、多廊”的结构,功能布局由研发区、核心办公区、工业设计中心、综合配套区四大功能区构成。

   厦门科技创新园计划5年内建成,建成区约600万平方米,投资约200亿,着力形成科研为主的新型知识社区。目前已引进包括中国电子科技30所、中船重工集团725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节能环保实验室、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在内的高层次的多家研发机构落户。

  解密 既能研发居住 还能休闲观光

  厦门科技创新园将建成科技型园区、智慧型社区、观光型旅游区

  如何将厦门科技创新园打造成厦门市产业研发机构的集中区,低碳城市试点的示范区,二、三产业共同推进的联动区?昨天,厦门科技创新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园区的规划特色和建设情况。

  科学规划 园区典范

  设计“一轴、一带、两核、四片、六心、多廊”的结构,在步行活动半径内解决各种服务配套问题

  厦门科技创新园定位为以高新技术研发办公功能为主,服务配套设施齐全的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碳生态型科技创新园区,也就是所谓的第四代的新型产业园区,可研发、可办公、可居住、可休闲、可观光,是科技型园区、智慧型社区、观光型旅游区。因此在规划上,特别设计了“一轴、一带、两核、四片、六心、多廊”的结构。

  “一轴”指位于园区中部贯穿东西的山海景观主轴;“一带”指依托美山路设置的贯穿园区南北的综合服务休闲景观带;“两核”指位于景观主轴东西两端的两个核心景观区——美峰水库滨水休闲区和龟山公园;“四片”指园区内部的四大功能区,即研发区、核心办公区、工业设计中心、综合配套区;“六心”指园区内部的六个综合服务中心。“多廊”指多条东西走向的通向海边的景观廊道。

  同时,园区有用地规划上力求园区景观优美环保、社区生活舒适方便。在景观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的景观主轴两侧及美峰水库周边布置办公用地,在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强化了园区的整体空间意向,形成园区的视觉中心。构建以“十字形”(美山路和景观主轴)绿色公共开敞空间为骨架,多条东西向通海生态廊道为辅的慢行系统,引入低碳交通的理念;结合轨道站点和慢行系统,布局各种公共服务和交通设施,在一个合理的步行活动半径内(500米)解决各种服务配套问题;在轨道站点周边集中成片布置生活配套区,便于各种服务设施的规模化配置,并充分发挥轨道站点的作用。

  环保低碳 绿色先锋

  路灯采用光能或风能光能互补的LED照明,绿化浇洒、冲厕等低质用水100%利用再生水

  2010年厦门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低碳试点城市。市建设局主持编制《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完成城市建设、交通、产业等方面的低碳规划研究。为落实国家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厦门市确定集美新城、厦门科技创新园、翔安新城等片区作为低碳示范区,加紧规划建设。

  环保低碳成为厦门科技创新园的主打特色之一。

  目前规划设计部门,已根据厦门科技创新园的项目特点与规模,以突出“低碳生态”为特色,规划设计国内领先的低碳生态示范区。将采用适宜的先进技术,结合园区区位和功能特征,结合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提出一整套理念先进、技术适宜、经济合理、可实施、可操作、可监测、可监管的规划设计方案及技术指标体系。

  园区低碳生态规划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建筑、水处理等方面。比如,绿色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BRT接驳系统,完善园区内部交通组织与步行系统,充分利用土地功能的混合性(职住平衡、公共设施与步行系统的连接等)实现绿色出行;能源:能源的综合利用,重点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光热利用、风能、海水源热泵技术等。采用区域中央冷凝系统统一供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规划区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路灯采用光能或风能光能互补的LED照明;利用建筑顶层或建筑外墙建设光伏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绿色建筑:提出园区绿色建筑的标准,采用绿色建材,增加循环利用,以及结合厦门气候特点突出隔热、通风、遮阳、绿色屋顶等;水综合处理:厦门属于缺水地区,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包括雨水收集、再生水利用、污水处理等。充分结合场地的原有水系统,采用微冲击的雨水利用模式;采用节水设施,节约利用水资源;利用再生水资源,绿化浇洒、冲厕等低质用水100%利用再生水,建筑采用双给水系统;环境保护:制定园区在声、光、热、空气质量等方面的环境质量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方案。

  招商建设 全力保障

  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大型院所研发机构入驻,以研发带动产业;同时,建立新型多元的投融资体系,引入社会资本,以资本拉动产业

  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由欣表示,承担着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的重任,厦门火炬高新区深感使命与责任的重大。

  通过20年的发展,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建立起了富有特色的整体建设、招商、服务、保障体系。一区多园的架构,使火炬拥有各类型园区建设管理的丰富经验。火炬高新区将全力以赴,强化责任意识,抓好厦门科技创新园的各项建设工作,克服困难,尽力推动,保障重点项目的进展顺利。

  统筹规划,低碳先行。科技招商,研发带动。保障进度,加快建设。在做好前期规划的同时,火炬高新区也在全力推动园区的建设。位于厦门科技创新园核心区的8幢研发大楼,占地面积22.9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2幢,其余6幢楼也将于今年陆续开工建设。同时,已经落户的中国电子科技30所、中船重工集团725所、海峡现代农业研究所等高层次的研发机构,也将于近期落地建设。

  创新项目招商机制,以科技创新园为新的招商平台,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大型院所研发机构入驻,以研发带动产业;同时,建立新型多元的投融资体系,引入社会资本。让厦门科技创新园真正成为火炬研发带动、项目带动和资本带动的新载体。

  厦门科技创新园的建设对同安区实施创新型城区发展目标产业积极影响,将进一步助推同安科技兴区、工业强区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有利于同安区创新环境和创新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将不断夯实同安区域创新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再就是将积极推动同安区产、学、研合作,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火炬高新区将与同安区紧密合作,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做好园区建设的前期片地拆迁工作。同时,火炬高新区将发挥自身的服务优势,为广大入园机构、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融资平台,使入园企业拥有最优的创业环境和最大的成长空间。

  入驻项目简介

  海峡(厦门)现代农业研究院

  海峡(厦门)现代农业研究院,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12.5亿元,注册资本2亿元。总规划面积107亩。以“引进国家大院大所、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推动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结合技术研发建立技术市场”作为主要功能定位。重点建设“四个研发中心”即创意农业研发中心、碳汇经济研发中心、食品加工研发中心、精准园艺研发中心;“两个对台基地”即国家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秘书处、两岸乡村论坛秘书处、两岸农会交流协会论坛)、两岸科技与信息交流委员会(基地)、“两个交易市场”即食品交易所、厦门碳交所。

  海峡(厦门)现代农业研究院计划经过3-5年努力,成为紧密围绕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在两岸农业科技领域有相当影响、基础研究前沿探索与应用技术研发并举、运行管理体系先进高效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在食品加工、创意农业、精准园艺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取得国际领先水平;在两岸交流、食品交易和碳汇交易等方面,建成国内一流平台;科技成果被广泛接受与应用,推进厦门农业向高端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形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厦门投资项目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下称“中物院”)将在厦门科技创新园设立节电新能源技术研发试验中心和厦门信风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技术交流中心,同时和厦门华电开关合资建设IDVC(智能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产业化项目。上述项目总投资预计3亿元。

  1、中物院厦门节电新能源技术研发试验中心

  下设五个专项实验室:节电节能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机房调温技术实验室、智能电网技术实验室、风电控制技术实验室和冶炼节电技术实验室,至2015年初步形成拥有200-400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机构。

  2、厦门信风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3000万,专业生产通信、铁路、电力等系统使用的新能源机房调温系统,2012年中期建成投产,至2015年底共完成产值50亿元。

  3、IDVC产业化项目

  七二五所“厦门新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基地”

  七二五所“厦门新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4-17亿元,规划用地600亩,其中:研究院200亩,产业化基地300亩,生活配套100亩。七二五所计划在厦门以“建设国家级新材料研究院、带动百亿产业发展、支撑海西新材料千亿产业链”为目标,瞄准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支持项目,瞄准国家急需解决的材料部件、组件,瞄准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加快研发,快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迅速转化和产业化,逐步将厦门新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新材料研究院、打造成为国内相关领域最权威的检测、研究、开发基地,成为相关领域相关材料国家制造和创新的领导者,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新材料培育和产业化基地。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