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风电安装市场萌动
随着海上风电建设的大规模开启,蕴含千亿商机的安装市场即将爆发。面对门槛高、投入大的海上安装行业,谁能脱颖而出?
2012年1月,江苏。一条长90米,宽50米,型深6.8米的大型安装船缓缓驶出泊位。这艘号称“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船舶,集风塔打桩、风电设备安装于一体,总造价达人民币3亿多元。船体上配置83米高的主吊钩平台,主吊钩平台安装一台400吨能360度回转的起重机,最大吊高为120多米,相当于40层楼高。
“海上风电吊装船的匮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海上风电业主方的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钢颇有感触。
根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500万千瓦,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3000万千瓦。如果按照每台风机5兆瓦计算,到2020年则需要安装6000台,如果按现在通用的2.5兆瓦和3兆瓦计算则需安装近12000台风机。如此大规模的安装,对于吊装的需求会无限扩大。
“我们也在自己研制一种新型的吊装船,估计今年下半年完工,但一条船一年只能安装40-50台风机,还远远不够。”张钢说,龙源电力作为最大的风电企业,早已在盘算偌大的安装市场,并与振华重工合作成立了江苏龙源振华海洋施工公司(下称“龙源振华”),组成了20余艘不同种类船只的海上风电安装队伍。
海上风电一直没能跟上陆上风电的发展速度,与高额的施工成本是分不开的。湘电风能副总经理龙辛提出,施工成本约占整个成本的50%,如果风电企业成立自己的安装公司,会降低这部分安装成本,但动辄几亿、十几亿元的投资也让很多企业吃不消。
无疑,一个庞大的新市场被催生,只是门槛太高。但大型船舶公司和海洋作业企业似乎并没有被高门槛拒之门外,南洋船舶、山海关船舶重工、中交三局、振华重工等企业纷纷转向进入海上风电领域。2011年起,各家新型安装船下线的消息不绝于耳,一场海上争夺战在所难免。但海上风电毕竟刚刚起步,在没有完善标准和规则的前提下,这近千亿元的商机能否被顺利激活?
风电企业的小算盘
酝酿组建自己的海上风电安装队伍,龙源电力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动议了。“组建安装队伍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海上风电无法大发展的症结就在于此。”张钢坦言。
其实,成立龙源振华的初衷并非如此单一,从2010年成立至今,龙源电力已经接连中标了如东、大丰的海上风电项目,国家能源局也提出建议,希望龙源的海上风场能成为一个从施工到后期维护的试验场,来验证国内施工水平和各厂家机型的优劣,所以在如东项目中,龙源一方面启动了自己的安装队伍,另一方面选择了国内8大厂家的16种机型。
“现在,我们公司的项目已经接近饱和,从明年开始,龙源振华会承接其他公司的项目,海上风电的施工将成为龙源一个重要发展板块。”张钢说。
“龙源依托其强大实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电力人,但风电企业自己做海上风电安装就我国现状来说暂时不会成为主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担忧,他认为海上风电安装是非常有前景的市场,由于其高额的投资成本和风险,目前不太适合刚刚起步的海上风电企业来运作。
施鹏飞认为吊装还应是专业的海上重工公司来做,龙源也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与振华重工各50%股份组建的新公司。而其他企业中标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为了降低这部分安装成本,选择了同风电设备商和安装企业捆绑竞标。据悉,大连船舶也一度传出与华电新能源公司合作,即将组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上风电安装公司的消息。2011年12月26日,道达海上风电工程与大唐新能源签署了合资框架协议以及海上风电战略合作协议。大唐表示在2012年的滨海项目施工中,会优先使用道达的施工技术。
显然,不管是成立安装公司,还是捆绑、战略合作,无论哪种形式,无不表明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风电企业们在为降低海上风电的成本各自谋划着。
对于安装的高成本,龙辛有着切身感触:“华锐东海大桥结算下来,1千瓦是2.3万元,10万千瓦的风场就是23亿元,其中,施工占了总成本的60%以上,近14亿元。当然,上海东大桥项目有其特殊性,有长江淤泥,又属冲击地带,所有的风机都必须用钢装,每台风机打下去后要先安装一个80米深1.7米直径的钢桩,每台风机打8根,要500吨的锤子砸,再做一个混凝土的平台,平台上装风机,成本就节节高升了。其他海上风场的施工成本虽然会有所降低,也占整个成本的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