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大败局
本文摘要:1月12日,对于华锐风电的22位大股东来说,只能在震惊和不安中度过了。当天,证监会继2013年5月后第二次公告称对华锐风电进行调查。这使得原本可以在1月13日解禁的股票暂停解禁。
年,净利润即下降79.03%,2012年巨亏5.83亿元,2013年预计亏损扩大至7亿元以上。
缘何上市前所向披靡、业绩飙升的华锐风电上市后快速陷入了亏损泥沼?
野蛮生长之后
1月15日,北京中关村文化大厦的华锐总部偌大的办公室里稀稀拉拉的员工正安静地工作,公司一位搞研发的人员说:“很多人在尉总时被裁,现在上班的员工大多人心浮动,感觉看不到未来。”
自2012年8月接替韩出任代总裁后,尉文渊进行大改革,但最终以“当场手写辞呈”的极端方式失败告终。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韩俊良时代过度扩张、野蛮生长成为公司由辉煌到深渊的根本原因之一。
与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仅持公司1.49%股份不同,韩俊良持公司11.94%股份,为第二大股东,这从侧面佐证了韩之于华锐的重要性,而多年掌舵华锐的韩也给公司打上了其独特的性格底色。
2005年,国内主流风机机型为750千瓦,韩俊良却果断买入德国1.5兆瓦风机的生产许可证。
幸运的是,那一年,国家开始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不允许建厂”,而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对大功率机组的青睐,让众多订单花落华锐。
事实证明,当时风电蓝海时期敢赌的投机性格帮了韩俊良,然而在后期渐入红海、政府扶持减少时,却带给公司毁灭性的打击。韩注重政府和客户关系,而缺乏核心技术的疯狂扩张,加之对供货商的一味打压导致其风头正劲时埋下了“隐形地雷”。
坊间传言,为拉近与某政府高层的关系,韩曾买下其所乘航班所有头等舱机票,他亲带部下安坐于周围。为获取订单,华锐内部诸多职位由某些国有电力集团员工家属担任,工作量少且薪水高。然而华锐却不舍得投入足够资金搞技术研发,2011年美国超导对华锐知识产权诉讼便是一个佐证。
快速膨胀后,2010年华锐达到最高峰,拥有4000多人的团队,遍布全国200多个风电场。正是这一年,国产化率政策取消,2011年风电业事故频发成为其走向拐点的导火索,国家收紧了对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
受政策优势不再、行业产能过剩及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前期过度扩张、缺乏核心技术的华锐来不及“急刹车”,便迅速走向衰退。
危险的资本游戏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2011年上市钟声敲响,让华锐风电命运发生转折。
与无锡尚德类似的是,华锐风电的厄运也是从自曝家丑开始的。2013年3月6日晚间,公司主动发布一则关于2011年度财报存在会计差错的公告,这引起了证监会的调查。
继2012年巨亏后,今年1月8日公司公告称2013年年度亏损预计高于前三季度的7亿元,面临被*ST以及公司债券将暂停的厄运。上市时90元每股的高发行价,截至1月16日收盘价却为3.57元/股,短短3年市值蒸发700多亿元。
而最新统计显示,华锐已从2011年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排名第一跌落至去年的第七位。
华锐正式设立于2006年2月,由大重成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