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联合动力张滨泉:要探索适合中国的风机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3-09-22     来源: 新华网电力频道
本文摘要: 主持人:风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因为其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在世界各国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已经成为...
 
  风机进入门槛提高是一个好的趋势
 
  主持人:我们知道,国内风电准入门槛应该是更为严格了,比如说像发电的性能、质量以及并网的标准,都在不断地提高。这一点您是怎么看的呢?
 
  张滨泉: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国家对风电设备的关注,从注重它的数量发展到注重它的质量,我是非常支持这件事情的。实际上,联合动力也参与了国家一些新标准的制定修编,有一些标准是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参与编写的。
 
  我们认为,提高技术门槛对风电制造业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它让大家意识到,要保一个产品二十年安全稳定地给业主带来效益,才应该是你最终的目的。联合动力拥有近两百人的研发队伍,还从国际国内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工程计算软件。目前,联合动力已经形成了从风资源分析、新机型开发和模拟、测试、生产、调试和服务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同时,联合动力还拥有将近一千人的检修维护服务队伍。一方面,我们设计出一个大型的低风速风机,另一方面,我们在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还考虑国产化因素和不同的山地条件或海洋条件下的运输安装问题,这些方面,我们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风力发电机是分散运行的,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运行时,如何把这个风力发电机安装在那里,然后让风力发电机很好地运行,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联合动力结合今年我国大力提倡的“大力推动信息产业” 战略,自主开发了一套数据运行平台。这个运行平台将把联合动力的5000多台风机的运行数据接入数据中心,这样我们每做一台风机,都有自己独立的档案,它每分每秒的运行状态都在监控当中。一旦它出了问题,那么我们后台的专家就会指导我们最近的现场工程服务师奔赴现场去解决。所以说,对于服务风电发展,我们现在不但是设计出、制造出,还要把它运行维护好。
 
  同时,在并网适应性方面加强一些要求,我认为这也是非常好的。目前我们已经在风功率预测方面跟电网积极配合,能够使电网预先了解风力发电的规律性,能够对自己的电网适应性做出一些调整。下一步,我们还要对风机的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有功无功补偿等拿出一些自己的技术,来适应电网的一些变化,这样,电网、发电两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弥补风电本身这种电的特性不足,共同把风电市场搞上去。
 
    在细分市场上开展战略性研发
 
  主持人:应该说现在的风电市场在不断细分,我们的风电制造产品也是开始细分,刚才您讲的有海上的风机,有适合山地的风机,有低风速的风机,甚至我们还有按不同发电容量分的风机,在这么细分的市场环境下,联合动力有什么样的战略性或阶段性的思考吗?
 
  张滨泉:联合动力在产品战略上应该是叫全线产品,那么我们设计的风机,应该说从机型容量上是覆盖了1.5、2.0、3.0、6.0等类型的,在使用特性上则覆盖了平原、高海拔、海上、潮湿以及高寒地区等特殊、极端地区,在风速上有高风速地区、低风速地区,应该说是叫全产品系列,这是我们的一个战略。这一战略是植根于我们比较强大的设计队伍之上的。同时,我们还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就是我们与风力发电开发商的关系非常紧密,这样业主的需求可以及时地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中得到体现。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战略,全产品系列战略。
 
  第二,在制造方面,我们还有一个叫关键产品产业链的战略。联合动力实际上有很多部件都是自己制造的,比如说电控系统是我们自己自主开发的,一些关键的部件如变流器、变桨控制器、齿轮箱甚至部分叶片都是由我们自主生产的。由于我们自己设计和生产这些零部件,这样我们在对提高整机性能、加强集中控制这方面,就有一个先天优势。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在产品研发过程当中,包括我们的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最关键或者说最难的一点在什么地方?
 
  张滨泉:应该说,最难的一点还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比较难。我们在实验室里,针对中国风资源的特性,有很多非常好的概念,但是要把这些好的概念真正变成产品制造出来,就要考虑它的成本问题,还要考虑运输问题,结合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当然,我们还是有信心,我们认为国内的风资源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总的来讲风资源是非常好的。如何把这些有个性的风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加以利用,这是真正考验一个企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