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提前遭遇“寒流”
发布时间:2011-11-01 10:18:47     来源: 搜狐网

       经过6年爆发式增长,本该处于收获季节的中国风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却已经提前进入寒冷的冬季。如何“过冬”已成为年轻的中国风机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
\
  风机企业提前“入冬”

  在近日举行的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企业家论坛上,中国风机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说,今年,国家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风电行业的整重合在一起,使得风电人感觉到压力特别大。

  武钢指出,首先从经济效益来看,虽然一些行业领军企业今年仍保持盈利,但利润已大幅下滑,现金流趋于紧张。排名靠后的企业则已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如果行业环境继续恶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将走向死亡。

  其次,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下滑也是我国风电发展放缓的苗头之一。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600万千瓦。而据世界风能协会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780万千瓦,同比下降23.1%。

  此外,目前,国内80余家风电整机企业及上游为数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大部分都被价格不断走低、货款拖欠严重等问题所困扰,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短板及质量隐患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风电的爆发式增长中,被忽视的技术短板及质量问题在今年也逐渐暴露出来。

  “也许现在最让风电企业头痛的是频繁发生的恶性风电事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4月份,电监会通报了“2·24”甘肃酒泉风电大规模脱网事故,并称该起事故是近几年我国风力发电发生的对电网影响最大的一起事故。据了解,“低电压穿越能力”技术的缺失是事故发生的主因。

  此外,10月中旬,华锐风电5兆瓦机组因质量问题在吊装过程中出现事故,造成五死一伤。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时间内,国内风电业发生30多起恶性事故。因此,相比于发展速度,技术及质量滞后导致的事故频发无疑成为制约中国风电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中投顾问研究员萧函表示,国内风机设备产能过剩使很大一部分风电企业不得不进行整合,整个行业也开始进入优胜劣汰阶段。现在的形势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风机企业更为严峻。经过6年左右的超常规发展,业界估计,未来10年,中国风电业将保持年均新增装机1000万-1500万千瓦的规模,到2020年,全国累计装机达将到1.5亿-2亿千瓦。如果加上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外资风机企业,目前,我国风机制造业的实际产能已达到2500万千瓦,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生存,中国风电企业势必展开惨烈的竞争和重组。

  建立标准 加强监管

  要帮助我国风机企业尽快走出“冬季”,业内专家认为,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及加强监管是主要措施。

  对于我国风电行业的技术短板和质量隐患问题,萧函认为,首先,政府应完善风电并网标准,建立强制性的风电场并网检测制度,要求所有并网电站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这是保证风电技术达标及风电安全的重要举措;其次,加大对风机的质量检测力度,确保风机的可靠安全运行;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风电场运营管理制度和风电调度管理制度。

  此外,风电事故频发也暴露了行业管理方面的不足。因此,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国家能源局要对风电设备的质量问题进行监管,对企业发生的问题包括重要部件的更换及各类事故,建立报告制度,并定期公布。”

  针对风机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萧函认为,国家需要严格审查风机企业及风电场的建设规模和进程,确保风机制造与风电发展符合统一规划,尽可能避免资源浪费。

 

分享到:
相关文章